Mobile Button
耕耘新港

【252期】別墅讀書會日本之旅

作者: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十月二十二日,基金會別墅讀書會日本之旅回國後,開始忙於趕基金會多項計劃,人仰馬翻之餘,大夥上週六搭車北上文創學習之旅,終於有空回味咀嚼日本之行,那些是新港可以借鏡,特別日本社會變化通常早台灣20年,我們正面臨經濟、社會最低迷的時候,日本安倍首相在20年泡沫經濟後已射出三支箭,我們的箭到底在哪裡?這是出發日本前的心情。
這是我第三度拜訪古川町,第一次陪伴基金會、公所、奉天宮及大興路居民代表前往,那時大興路剛被選為文建會「美化傳統文化建築空間」的示範點,新港正為如何造街?各種意見沸沸揚揚,作為全國首例由下而上參與式公共空間的設計,新港仍摸不出頭緒,拜台大陳亮全教授的協助,古川町朋友帶來社區總體營造的日本經驗啟發很大,因此,拜訪古川町以解決大興路造街困境是第一次拜訪的目的;第二次古川町之行是陪全國社造朋友,在好鄰居基金會賴東明董事長率領下,和古川年輕朋友有場精彩對談,那時,古川町已和神岡町、河合村及宮川村組成飛驒市,我們談的主題包括觀光發展、老人照護及人才培育……等,那次拜訪,恰逢古川太古祭,年輕人返家共襄盛舉,熱鬧非凡;而這次拜訪,是回應今年三月村坂先生拜訪新港,想要贈送可於台糖五分仔火車軌道上騎的腳踏車,我們去了解可行性。
我們也試騎了來回共六公里的鐵道協力車,沿途感受到變化萬千的景色,遠山近樹交替遮掩流動,山洞內外明喑斑駁互換,吹拂著沁入心弦的涼風,令人歡暢無限,但是,若要移到新港,我擔心它和嘉北公路及田間產業道路交錯時的安全問題,而且,新港田野景觀單調、變化不多、長度不足恐怕難以吸引客人。
三度參訪古川町,我特別早起,走出曾住了三次的旅館,到車站附近閒逛,小雨中,發現站前廣場加大了,旅館旁的舊房子成為銀行,然而,古川町整體美感,安靜的氛圍依然如舊,瀨戶川金鯉魚的游姿輕盈似昨,宮川水流不息,清澈如常;丹光寺真宗寺肅穆感人,雲紋飛舞仍在;更重要,古川好友的熱情不變,酒量不減,日本面對多年經濟發展停滯,然而,人民淳樸奮力不懈,令人敬佩!
除了古川町,讀書會一行也遊覽了有日本阿爾卑斯美景之稱的上高地、大正池…等,沿著梓川旁的生態步道上行,山水相映,初秋的樹葉開始變色,在保存良好的自然景觀中,如詩如畫,令人留連忘返!
我們也參觀世界文化遺址白川鄉合掌村,六年前來過,感覺上,轉成商業用途的合掌屋愈來愈多,如民宿、美術館、特產店等,所以整體上較雜亂、吵鬧、不安,這大概是全世界觀光發展的通病;之後,到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八田與一」的故鄉—金澤市,參觀建於明治13年的兼六園,號稱日本三大名園,可看到日本庭園文化的精髓及背後的哲學思考,可惜去回匆匆,無法靜下心細細觀賞。
第四天來到亞洲唯一山岳遊覽勝地—立山黑部,九十公里穿越原始森林的行程,用了六種交通工具,包括電纜車、公共汽車、空中及地下索道車、步行及無軌電車,這麼複雜,無非要在生態保護及觀光發展間取得平衡;到立山飯店休息午餐時,看到一位背著大袋垃圾的年輕人走進來,他應該是跟在觀光客後面撿拾,不管他是義工或巡山員,這環保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立山黑部水庫很像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然而,德基的崩塌厲害,特別九二一之後,而建的比較早的立山黑部卻水土保持較好,只有少數崩落,值得我們學習。
第五天參觀大王山葵農場,安曇野岩崎知弘美術館,松本城及馬籠宿的百年古道;僅僅種植山葵的園地,可以結合景觀、藝術、文化、水車,竟然發展出來如此精緻,吸引人的觀光園區,真不可思議!我們命名媽祖花的洋桔梗,有沒有可能結合開台媽祖的信仰,發展成這樣觀光勝地?而建在「信州」鄉下的美術館,竟然有如此的國際水準,包括館外的景觀設計及遊客,台灣呢?真不可思議!馬籠宿的百年古道,讓我們看到一項事實,人,才是觀光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這六天日本之旅,大部份走在鄉下,是蘊藏日本文化,經濟實力及未來發展潛力的地方,這次讀書會結伴讀「日本」這本書,「行萬里路」宛如「讀萬卷書」,這段路,我最感動的是日本農村,他們土地經營理念,善待樹木宛如親人,少見水泥溝渠,少用化學肥料,值得學習,而台灣鄉下村村有廟,但是,平時進廟拜拜的人潮似乎比不上富麗堂皇廟宇該有的吸引力,日本卻無此現象,其背後蘊藏的社會文化意涵,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