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耕耘新港

【246期】受益者付費

作者: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范蠡與西施》落幕了,將近滿場的觀眾,在長達三小時的演出中,極少離開,大家都被台崑及浙崑精湛的演出,以及范蠡和西施間傳唱千年的愛情故事,感動得落淚;這是基金會近23年來首度售票演出,能有這樣成績,要感謝館內同仁、基金會董事及義工、媒體朋友、藝高廖校長及林會長、協志郭校長,及許多被我抓來協助售票的好友的支持,感恩啦!
基金會之所以要售票演出,除了近幾年來募款不易,更重要的,要重新建立受益者付費的習慣。記得1987年雲門舞集首度返鄉公演是採取售票的,由於鄉親熱烈支持,比預期超賣許多,因此才有林懷民老師捐給基金會的第一桶金,以及基金會的順利成立,後續的多場演出,像明華園、朱宗慶打擊樂團……,也都是售票。但是,後來基金會較多和公部門補助合作演出,買票看表演慢慢給忘了!
我之所以接任董事長一年多來又重提受益者付費的觀念,乃在於這一年多來看到許多台灣社會的危機,如人口老化少子化、國家空轉、大陸吸磁、貧富懸殊、城鄉差距……等等,深深影響基金會的經營,我們將愈來愈難從政府得到相關補助經費,我們必須自立更生,必須重新反省,再出發。成立了26年的基金會,我們會不會自以為是老大?只看到自己想要看的,忽略大環境的變化;會不會沉迷於以往的輝煌成就?而不求改進,甚至固步自封;會不會誤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而忘了終身學習。
對於基金會工作內容,在老人多小孩出生少的現今,基金會的服務對象還僅限於小孩嗎?若要把老人包含進來,基金會那些服務項目可以擴大到老人,而且,如何和扶緣服務協會的老人服務區隔;既然,板頭社區的社造工作已成為農村再生的典範,基金會如何與之相輔相成,團結的力量比較大;基金會26年來辦了許多活動,創造了許多可吸引青少年的舞台,像籃球鬥牛賽、夏日舞蹈季、夢想新港繪圖比賽,鼓舞夏令營……,基金會能不能把這些舞台留一些給後段班,或需要高關懷的小孩,協助他們找到功課以外可以揚眉吐氣的地方;新港客廳是不是可以考慮整合草地市集、自然農場的自然米、健康蔬菜,及閱讀館的書活講堂,以多元行銷健康的生活。
一年多來,非常感謝,經由全體館內同仁努力,義工及董事會的協助,還可以如期將基金會圖書館整建成閱讀館,也針對鄉內高關懷家庭小孩,開始於鄉內四所偏遠小學開辦相信工程的輔導陪伴課程,證明基金會仍然不老,在步履蹣跚中,還韌性十足,具有執行力。
最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提出「社會企業」的想法,將是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一項新機制與新引擎,檢討基金會二十六年來走過的路,「社會企業」的概念給基金會這類非營利組織很大的啟發。施董事長指出,人類文明發展出的資本主義及民主政治,讓現代人類物質生活達到歷史上未曾有的繁榮與富裕,但是,也逐漸衍生價值半盲文化、地球環境不平衡、及貧富懸殊等問題;而這二大系統的漏洞在於大家只重視「現在」、「有形」、「直接」的價值,疏忽創造價值時需要兼顧「未來」、「無形」、「間接」的價值,社會企業正是彌補這漏洞的具體作法。社會企業的運作要能成功必須創造價值、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能永續。
如果「社會企業」是未來必走的路,那麼基金會如何從非營利組織端走入?目前基金會最欠缺的是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理念,為此,基金會最近將用了二十六年的會計制度電腦化,就是希望更能把握成本管理及績效管理;另外,如何將基金會在新港土地耕耘二十六年所累積的知識價值(圖書推廣),環境及公平正義,健康價值,藝術文化價值,及人與人間的信賴價值(各式人際網路)等,經過創新整合,以建立有效的交換機制,來換取永續發展所需的資源,這些正是基金會轉型社會企業首先要做的事。
買票看表演,正是將藝術價值,透過基金會的人際網路行銷,讓新港人可以就近欣賞到高藝術水準的演出,不必老遠跑到台北、嘉義或民雄;盼望基金會可創新整合出更多樣的價值交換體系,協助基金會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