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耕耘新港

【244期】恭喜俊謀

作者: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恭喜俊謀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義工幹部會議上,獲選義工團團長,代表基金會義工傳承有望,真是可喜可賀!這大概是我接董事長一年來最令我高興的事。
俊謀從文教小義工起開始參加基金會各項服務工作,在基金會的大家庭中學習成長,「高校義工組」是他創立,2001年曾榮獲保德信第二屆「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傑出志工獎,獲阿扁總統接見,充分展現了他創意、領導、組織及行動的才能,是基金會年輕一輩中多年來罕見的領袖人物,大學畢業後返鄉在麥寮六輕找到工作,更積極參與基金會史蹟研究組的服務,協助籌辦研討會,並和一群年輕朋友組織「新港導覽解說團」等,除了服務,也參與倡議許多新的概念,如3月23日於基金會放映「希望之國」,希望可以協助鄉親了解為什麼「我是人,我反核」的道理。
俊謀成為義工團長,代表他及他們那群年輕朋友,像家瑋、昭雅、Raymond……等幫助基金會工作的成效逐漸得到義工們認同,特別去年中秋節晚會中別樹一格的呈現方式,以及閱讀館最後趕工整理佈置時,不分晝夜地加班,才能順利完成。
回想我接任董事長一年來,有憂亦有喜;憂的是,25年前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期望可移風易俗,比如說改變鄉親簽賭或玩大家樂等不好習慣,然而25年後新港到底改變多少?實在看不出來,反而現在是政府作東,財團把持,新的賭博遊戲:如運動彩券、刮刮樂……多得令人目不?給,基金會的影響實在有限;新港目前最夯的社團,如永傑歌唱聯誼會、金虎爺聯誼會、媽祖義工團、誦經團……基金會近幾年來一直疏於聯絡,也缺乏互動,基金會有被邊緣化的感覺;奉天宮在何達煌董事長領導下,舉辦的動態活動不管量及質均已超越基金會,基金會的影響力每況愈下;而基金會面對資源的分配,早已優勢不再;成立25年之久的基金會,對政府社造相關政策的改變,因應似乎有點動能不足,套用某義工組長的話:「老了」。
然而可喜的是,像俊謀這票年輕人,畢業後還願意留在新港,而且義不容辭,擔起承先啟後的工作;基金會那辛苦工作一天當二天用的執行團隊還保持動能,我上任一年內整修圖書館成閱讀館,以及籌劃執行棘手的「相信工程─社區關懷計畫」,不僅如此,還得到朱檢察長的大力贊許,是他在嘉義工作三年中最難忘的事;基金會最近努力學習並改變會計制度,正上下一起朝向社會企業的轉型而努力。
所以在這關鍵時刻,義工幹部會議最高票選出俊謀為團長,而且俊謀願意承擔,怎不令董事長的我欣喜若狂!
在俊謀選為團長後,我有些意見提供他參考:當了團長就須要通盤了解基金會工作,不是只限於史蹟研究或導覽解說,應該多了解其他義工組的工作,有時間的話,非常歡迎參加館內工作會議;多向基金會資深義工學習,像帶鄉親登山的陳智賢老師,25年如一日,當年就是他把整組別墅義工引進基金會;吳麗容老師夫婦,聽力不佳了,仍然如此奮力為圖書推廣工作,年輕的俊謀要學習和吳老師溝通,將會學到許多人生智慧;負責環保綠化、廚餘利用、自然農法及舞鳳軒傳承的二師兄──陳朝江老師,他就像一本活字典,俊謀有任何疑難雜症,都可以在他身上得到答案;旅外拼事業不忘回饋家鄉的黃總裁、宋太太、黃董事長,及許多無法一一列名的鄉前輩,董事、資深義工、都值得俊謀向他們請教;期望俊謀可以多和新港新興社團互動,聯絡情誼,進而彼此合作;也請俊謀不要忘了,基金會基本上是學習型組織,終身學習及團隊學習是日日不斷;請俊謀多多反應新世代的心聲,對基金會的期望等,特別在網路化、全球化已經全面來臨的時代。
拉拉雜雜寫了這些,並不是要嚇俊謀,而是想給他參考,當然,若俊謀有更好,更智慧的處理方法,那麼基金會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