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耕耘新港

【242期】社區輔導關懷網

作者: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報載近六年來學生吸毒倍增,吸食K他命甚至暴增十倍,其中高中職比例最高,國中其次,甚至國小孩童也有被查獲;另外,得勝者教育協會日前調查發現,全國各縣巿國中有吸過毒者,嘉義縣及雲林縣分佔前二、三名;吸的毒百分之八十六是三級毒品,像K他命,FM2、一粒眠等。
行政院陳沖院長最近也有意將K他命等從三級毒品提昇為二級毒品,將對吸食孩子從行政罰則提高為刑事犯處,以遏止目前青少年流行的趨勢。
對於近年來學生吸毒增加,連民風淳樸的農業縣,像嘉義、雲林等都名列前茅,那麼,長期關心社區,關心下一代的新港文教基金會該怎麼辦?
行政院在亂世只想用重典,吸食K他命用刑法侍候,會不會提早逼迫孩子進入吸毒者的大染缸,從二級毒品甚至躍昇入一級毒品的不歸路,這樣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嗎?
回想25年前基金會成立後不久,為解決國小低年級學童下午放學後沒人照顧,造成上班職業婦女的困擾,於是號召義工媽媽及老師成立免費安親班,輪流照顧這些小孩,後來更發展一村一關懷,懷夢卡等,結合社區力量照顧弱勢,及高關懷的小孩,目前,社區中吸毒學生倍增,鄉內某些村落甚至發現有成群結隊一起吸食的現象,孩子因此而毀掉一生,面對這些長大可能吸毒的孩子,作為新港在地的基金會,我們不能逃避。
造成學生吸毒的原因很複雜,有家庭、學校、社區三方面因素,比如說:貧困家庭父母忙於賺錢養家無暇照顧孩子;隔代及新住民家庭溝通及觀念差異而造成的疏離;幫派、八家將藝陣等的引誘,或者孩子的小圈圈間「情義」相挺;家暴、父母酗酒、賭博、受刑人等問題家庭;藥頭、組織犯罪等刻意到學校行銷及誘惑;不快樂的學習、好奇、流行、自我控制不足;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原因其實都是由於家庭教育功能日漸崩解,及學校教育日益不足,我們是不是有可能從社區裡頭建立輔導陪伴及照顧關懷的替代網絡,以防犯於未然。社區有如大家庭,傳統農村社區在學校教育未發展之前,在子弟戲團、廟口、柑仔店、大樹下……等,無處不是村內耆老傳授人生經驗,作人處事道理,及糾正孩子日常生活舉止的地方,新港已進入後現代社會,雖然面臨老化及少子化的衝擊,存在25年的基金會仍保持有農村社區子弟戲團的教育功能,因此,我們能否幫這些高關懷小孩,建立社區輔導關懷網路。
基金會目前在安和、古民、月眉、復興等小學,針對弱勢、隔代、新住民及家庭職能不足的孩子,若有行為偏差或學習不足,透過學校轉介,加上基金會本身個案評估,開始相信工程社區關懷計劃。另外我們更結合法華慈善會,社區發展協會等社區義工,一起關懷孩子及他們的家庭。
這只是踏出社區輔導關懷的第一步,我們非常盼望拋磚引玉,能結合更多社區團體、專業團體、學校,及公部門等,一起從基層角度,結合成綿密的社區輔導關懷網,不放棄任何一位小孩,在孩子未染毒前,開始關心他,陪伴他,激發他,讓任何一位小孩不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