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耕耘新港

【237期】感謝您

作者:陳錦煌◎本會董事長

「感謝您,因為有您,我們才可以共同做一件讓人感恩的事!」
這是我當扶緣服務協會理事長時,常常講的一句話,在新港文教基金會也適用。原因是:時常保有感恩的心,是我們這類非營利組織得以生存的最重要原因。因為組織的每一個人,不管是專職,或義工,或捐款者,或接受服務的鄉親……等,都是因緣聚會,才可湊在一起,我們才可能共同成就一件讓人感恩的事!像扶緣或基金會這類非營利組織才得以發展。
接任董事長已有五個多月,打從心底最想說的話還是:感謝您!像新港國中退休的王瑞成老師,因為認同基金會理念,願意一而再,再而三,為自己,也為一群退休老師爭取在文化館展出的機會,也因為這個展覽,開始有組織新港退休老師書畫會構想,王老師退而不休,繼續向前衝的精神,怎不令人感謝,令人敬佩!
本來或許也算是基金會服務對象的新港誼大專生年輕朋友,當他們大學畢業,長大成「老」新港誼之後,他們願意繼續留在基金會,幫助「新」新港誼,傳承寶貴經驗,做好包括小淘氣夏令營,及溪北村銀髮族生活營,因此,基金會工作才能深入且永續。
基金會在服務王老師,或新港誼時,彼此緣分已經開始;當我們有能力服務別人,不必太在意誰服務誰,或是誰受誰照顧;服務別人,或是受別人照顧本來就是一種機緣,能服務別人的不一定能力比被服務者強,受別人照顧的不一定比照顧別人者弱;重點是:在那個當下,我們盡力了嗎?我們有把握緣分嗎?我們是不是在緣份來臨時,彼此努力讓共同的理想實現。
非營利組織永續發展的二個根本要素:一是理想、二是緣份,新港文教基金會能夠存在25年的第一份理想是:「希望下一代不變壞」,然而面對台灣大環境改變,小孩愈生愈少,老人愈來愈多,最近幾個月來,我一再思考基金會是不是該倡導另一個理想:健康,而且,如何延續由邱晉煌董事長開創的全國第一座鐵路公園,及張瑞隆董事長倡導的自然農法,在這基礎下,充實基金會工作的內涵,最近,我發現健康生活的提倡,特別對退休公教人員,由基金會有計劃,有步驟地帶動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可望在原有文化教育工作中,開拓另一面向。
因此,基金會以「市民農園」的運作方式,向在地及旅外退休公教人員公開徵求認養(辦法可參考上期會訊),如果鄉親珍惜這緣份,可以一起來耕耘「自然農場」,因為健康是大家的共同心願,我希望張董事長倡導的自然農法,可以因緣聚會,在新港這片土地,落地生根。
另外,基金會經營的新港客廳,有沒有可能推廣健康的飲食,結合自然農園的收成,用在地健康的食材,配合健康烹飪方式,在新港客廳賣「健康」!不管是參與自然農法耕作的退休鄉親,或到客廳品嚐健康飲食的客人,都可因為健康的共同理想,因此緣份而共同完成一件讓人感恩的事。
8月21日早上到溪北村參加「溪北社區文化藏寶圖」的竣工典禮及記者會,看到阿公阿嬤生龍活虎歡喜地展示作品,真感謝有您,我們才可以共同完成這件讓人感恩的作品,這個您,包括很多溪北村的阿公阿嬤,李村長,陳代表,參與社區行動計畫的新港誼年輕朋友,老新港誼,文秀秘書……等,我真盼望這個您,可感動許多其他的您,給基金會帶來更多資源、人力與創意想法,讓基金會的工作因此可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