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鄉親故事

【360期】阮位先生與鄭秀女士愛的人生:阮ㄟ守護.豐裕新港 代代書香.源遠流長

作者:侯祥麟◎阮位二女婿、侯智桓◎本刊編輯委員

阮,是阮位與鄭秀,是阮氏家族,是新巷七二六番地。
守護,是在教育和接生的記憶中,見證生命的誕生與成長。
從阮到我們,因為一教一育,看見家族守護家鄉的積厚與流光。

大時代下的學校教育者和生命傳承者,在廣袤的嘉南平原上,經歷世界列強交會下的日治、戰後與民國的潮起潮落,是新港人百年來的歷史縮影。他們相遇、求學、成長,呵護一整個家族,孕育了橫跨三個世代的愛。
上萬個日子的記憶追尋,由新巷庄到蓬萊町展開序曲;心中迴流的源起,是選擇在基隆河畔守護笨港溪旁的故鄉。

阮位先生生平簡歷
阮位先生,1904年(明治37年)出生,台南州嘉義郡新巷庄(新港鄉)大潭人,1921年畢業於新巷簡易農業學校,1923年畢業於台南州教員養成所(台南師範學校前身),1923至1936年間服務於新巷公學校擔任訓導。1946年開始服務於合作金庫嘉義支庫,1957 年調升斗六支庫副理,1961年回任嘉義支庫,1969年於合作金庫嘉義支庫副理退休。1979年5月20日歸信主耶穌,深感神的大愛與恩典,衷心追隨祂的腳蹤,生命充滿平安與喜樂!1979年5月31日安息,享年76歲。

鄭秀女士生平簡歷
鄭秀女士,1905年(明治38年)出生,台南州嘉義郡新巷庄人(新港鄉),1919年畢業於新巷公學校,1927年畢業於台北市蓬萊町蓬萊產科婦人科醫院產婆講習所,同年取得產婆(助產士)執照,是當時台灣受新式教育產婆的先驅。1929年就任新巷公學校校護,1930年開始執行產婆接生職業。1964年就職新港衛生所,負責推行家庭計畫工作。1969年當選嘉義縣模範母親。2001年9月9日安息,享年97歲。

「產婆桂仔」名號響遍新港
古早台灣婦女生產都仰賴「拾子婆」或稱「先生媽」接生,接生方法皆承接先人遺傳下來的經驗。日據時代建立接生員的培訓制度,「產婆」為分娩婦女助產士的稱呼,具有西醫生產相關知識,婦女分娩較為衛生、安全。鄭秀女士躬逢其盛,成為產婆一份子,夜以繼日,走遍新港大街小巷及農村,風雨無阻帶著生產包挨家挨戶到處接生,接生人數上千人,「產婆桂仔」的名號響遍全新港。鄭秀女士為人敦厚樸實,待人真誠,悲天憫人且敬老憐貧,遇有貧困產婦,不但不收費,仍然提供產後新生兒的沐浴服務,偉大的精神於1969年當選嘉義縣模範母親,當之無愧。

誨人良師轉任金融良才——阮位先生
阮位先生自幼天資卓越, 好學不倦,立志奮發向上當一位堂堂正正的台灣人。1923~1936年任職新巷公學校教職期間,儀表文質彬彬,待人接物謙恭有禮,諄諄教育新港子弟,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培育新港傑出人才不計其數。其中最具代表性名人為政治家林金生先生(1916-2001年),是名聞國際的舞蹈家林懷民先生的父親,擔任過嘉義縣長、雲林縣長、交通部長、內政部長及考試院副院長。還有新港仁醫洪宗光先生(1923-2003年),是台灣大學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生,懸壺濟世數十年,醫治新港人無數。
1946年阮位先生任職合作金庫嘉義支庫,踏入陌生的金融領域,充分展現阮位先生虛懷若谷好學不倦的精神,以誠信、積極、進取、穩重及守法的人格特質,短期內就融會貫通從事金融業務。在職中,循規蹈矩恪盡職守,奉公守法嚴以律己,成為一位傑出的金融從業人員。阮位先生調任斗六支庫期間(1957-1961年),每日騎腳踏車往返新港與民雄火車站,然後轉搭火車到斗六上班,風雨無阻,刻苦耐勞的精神,令人感動與敬佩。

一教一育 伉儷情深
阮位先生和鄭秀女士是新巷公學校的同班同學,同排座位左右為鄰,學業上互爭第一名傳為美談。兩人於1926年締結良緣,相互扶持53年,伉儷情深,育有二男四女,長男阮茂雄、次男阮敏雄,學經歷均佳,皆為社會中堅,出類拔萃成就非凡。
阮位先生三女阮豊瑛老師,曾任職新港國小及文昌國小,教育有方誨人不倦,造就不少新港的傑出人才。她遠嫁高雄市宋恭源先生,夫婦兩人刻苦耐勞,同心協力創業成功,建立台灣第一家上市電子公司,規模宏大的「光寶科技集團」,工廠遍及全球,員工數萬人,宋恭源董事長實乃新港女婿之光。夫婦兩人平時關懷弱勢,捐助文教事業不遺餘力,默默奉獻參與各種公益及慈善活動,累積捐款金額難以估計。

愛屋及烏 回饋故里
阮豊瑛老師婚後長居台北,但是難忘自幼生長的新港故鄉,心存感恩的心,希望有機會能回饋故里;宋恭源董事長感念新港這塊土地,培育阮豊瑛老師這等優質人才成為他的賢內助,無怨無悔照顧他的家庭,讓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在事業上衝刺,圓滿他自己的家庭也關照整個家族,更愛屋及烏,把心中的愛延伸至太太的故鄉新港。
宋恭源董事長與阮豊瑛老師皆出身教育界,深刻體悟知識就是力量,今年更啟動「點亮閱讀之光」計畫,投入千萬元的公益贈書行動,期待青年世代透過閱讀涵養人文,追求個人與群體間的共創、共榮與共好。而多年來捐贈數千萬元,於新港文教基金會設立的「阮位紀念圖書館」,新增數位閱讀設施,未來也將持續支持軟硬體的充實與推廣。
宋董事長常說一句話:唯有知識與教育能翻轉自己的未來,他樂於當這雙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