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這天是家父骨灰罈入塔的隔日。早上七點,外頭猶是灰暗,我從溪北出發,想趕在「新港生命園區」塔門一開,我就可立刻入內參拜父親,問他一夜可曾好眠?
我走父親經常帶我去拜訪林華有先生時所走的農路。那是一條安全且可避開媽祖大道車流的捷徑,沿路可享受田野的景色。這條路也埋藏父子之間相處的諸多往事。踩著父親留下的腳踏車,到某些路段自然很小心,因為父親叮嚀在那兒有坑洞。
迎著北風,費力踩車前行,當接近「崩溝」(註一)第一道橋時,我沿著右側走,另一側溝旁則是長滿了一長排的茅草,約有兩公尺高,枯乾的茅草花因風亂舞。突然間我瞥見了一支掏水杓子,突出於茅草上頭,無聲無息緩緩移動。此際四野無人,這奇特景象,讓我心中發毛。約一分鐘後,我才釋懷,原來掏水杓子是掛在一輛深紅色的電動代步車後面,上頭坐著一位阿嬤,身著紅色外套,頭戴圓形帽,非常醒目!
瞬間,我心中湧起一股激動,我要捕捉住這幕田野奇景,讓這珍貴畫面留下!我隨即加速追趕在崩溝另一側的阿嬤和她的「四輪驅動車」。與北風搏鬥讓我幾乎喘不過氣來。所幸很快到了月潭往客庄的道路,跨過另座橋,可遠望到阿嬤和她的代步車,一團紅影。由於此際已轉為順風,我很快追上了阿嬤。我攔下阿嬤很誠懇的問她可否讓我拍下幾張此刻的她的照片?阿嬤很驚訝問我是「沙咪代誌?」我說在寒風刺骨的大清早,您滿載農具下田工作,這幕令人感動,我想要留下這美麗的畫面。她喀喀笑說這身打扮拍起來不好看啦!我說您這副模樣就是一種難以形容的美。
我很快的幫阿嬤拍了幾張照片,也仔細瞧她車上的裝載。板上置了一個五加崙水的桶子和一瓶除草劑;車尾掛了多支農具,就是那支約三公尺長的掏水杓子引領我而來的!我問阿嬤是否要去田裡澆菜?她回我說:兒子的田地就要插秧了,田頭田尾的雜草需要清除。附近沒人抽水,所以她需要下崩溝取水來泡除草劑,那支杓子就是要方便下崩溝取水之用。我跟著問她是否要親自噴灑?阿嬤說她是先來發落一切,上班的兒子今天休假,等一下會來噴灑(阿嬤應是要讓孩子多睡一會吧?我心裡是這樣想的!)跟阿嬤道完謝,她說「祙啦!」然後我們就分頭離開。
之後,經常看到阿嬤開著四輪驅動車在田野間穿梭。偶而,我們會在農路上遇到,她總是笑臉迎人說,她要去開馬達,諸如此類的話。有回,她停下來問我,你母親好嗎?我方知原來她早知我是誰的兒子。她說您母親是我小時「唸暗ㄜ ˊ 啊(夜學)」的老師。這更拉近了我和她的距離!她說她是溪北人,嫁到月潭。我問阿嬤的名字,以便回家告知母親。她說人家叫她「菜瓜花」,很好記! 原來她的名字叫「陳蔡桂花」好生幽默的阿嬤!我推估她應有八十五歲上下的年紀。仍然快樂的下田工作。
四月中旬,我到自家的田去拷蔥,阿嬤在崩溝的另一側,在她的田邊,用黑色的塑膠布,覆蓋桑椹樹。我大聲尋問她是否要防止麻雀來啄食白裡透紅的桑椹?她說稻子隔幾天就要噴農藥,把桑椹樹包起來,免得桑葚沾到農藥,路過的人誤食不好!我心想多善良的一位阿嬤!
平常清早六點左右,我都會到月眉國小前的萊爾富買一杯咖啡,經常碰到阿嬤來買一份報紙。校門口的早市,時常傳來她爽朗的談笑聲,就可知道她在人群中。這樣的一位農村阿嬤,高齡的阿嬤,她仍然過著如此規律、勤勞而快樂的生活。我們鄉里身旁很多長輩不也都是如此的過活?我打從心底的尊敬他們!謹誌這田野偶然奇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