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果離開故鄉,別人問您,您來自哪裡?不知您怎麼回答,依筆者之習慣,如果我去新港,別人問我來自哪裡?我一定回答:我住菜公村,如果我去嘉義,別人問我來自哪裡?我會回答:我來自新港,如果去了別縣市,我就自我介紹來自嘉義。如果到了國外,人家問我來自哪裡?以前我回答來自R.O.C.(中華民國),外國人都驚訝,不知R.O.C.是什麼碗公。所以現在我都說:「I comefrom Taiwan.」(我來自台灣),外國人立刻說:「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我感到很驕傲。」(可惜我們的領導者,不承認台灣是國家)我喜歡台灣,愛嘉義,更愛新港,最愛菜公村,為什麼?不是我小鼻子、小眼睛,是因為人不親土親,寧愛家鄉一稔土,莫愛他鄉萬兩金。這就是所謂的「地域觀念」,鮭魚返鄉,落葉歸根的人性使然。所以旅居異鄉的人,會組同鄉會,互相照顧,互相提攜,或相濡以沫,是一種感情的寄託,難怪蔣介石當總統時,內閣一半以上是浙江同鄉,郝柏村當八年的參謀總長江蘇鹽城同鄉就有近百顆星星。是鹽城人驍勇善戰嗎?還是拜小同鄉之賜。我們大家心裡有譜。郭台銘獨敬關帝君,也是因為山西同鄉之故。
「意識形態」是涉及文化各個層面,對社會結構與政治變有決定性影響,而為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特性觀念或思想方式,很難去政變。依筆者之見「意識形態」是一種信仰,而人的信仰不同的原因,有來自「地域的」、「教育的」、「宗教的」、「族群認同」等。人的主觀意識都很強烈,認為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都比對方高一等,和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不同的人,都被視為異類。尤其「意識形態」不同的人,看到別人的意見和主張與他相左,就指責別人有「意識形態」。其實人人都有「意識形態」,只是強弱不同而已。意識形態是一種信仰,沒有對錯的問題,包容社會才能和諧,應該互相尊重彼此。
台灣由四大種族群所組成,由於不同的族群難免產生不同的意識形態,在平時還可融洽相處,但每到選舉時,族群的意識就被政治人物所操控,選賢與能已成為一種口號。所以有所謂的藍大於綠,或綠大於藍,完全以「意識形態」在投票,所謂含血、含淚、含恨在投票,這在民主國家是大笑話。但是在台灣已是屢見不鮮,見怪不怪了。台灣的選民們,該醒醒了。不要再被政客所操弄。票要投給有能力的人,不要為了意識形態,投給只會唬爛的政客,才是台灣民主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