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戴姐姐專欄

【221期】華倫‧巴菲特投資股票,但他教兒子投資人生!

作者:王筱雲 ◎本刊編輯委員、新港國小教師

華倫.巴菲特因為股市操盤成功,賺取巨額的財富而享譽國際,2006年他以史上少見的大手筆慈善行動,把畢生大半積蓄(約三百七十億美元)捐給比爾蓋茲基金會,同時各撥出十億美元給三個子女的基金會執行慈善事業,只留少量金額給孩子,當然這少量對我們平民百姓來說,已然是天文數字。
彼得是老三,股神爸爸在生活中做了絕佳的示範,彼得從小看到的父親,每天都在做自己熱愛的事,分析研究各公司的財報、國際局勢等,那樣的專注與投入,近乎靈修。激烈的腦力激盪會釋放腦內啡,產生愉快的感覺,所以他是樂在工作中,所賺得的金錢只是印證他的策略正確,對股神來說,錢買得到的東西始終不是必需品,他生活簡單樸實,並沒有太多的奢侈品。
他的母親是家庭主婦,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她一定參與,給孩子絕對的信任與包容,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與互助又安全的社區。
彼得說,假如父母熱愛自己的工作並樂在其中,孩子便會看到工作本身的價值,也會比較傾向於去尋找和發覺自己熱愛的是什麼;假如父母不喜歡也不尊重自己的工作,孩子也會吸收到這種觀念,在日後的人生中往往會帶來很多挫折和不快樂,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從父親身上,他看到了什麼是認真和自律、如何勇於面對挑戰,並且盡情徜徉自己所選擇的人生。
父母送給他們三個孩子的最佳人生禮物,就是讓他們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他一路摸索,從租小房子、開二手國民車開始,他沒有成為人人稱羨的「富二代」,而是勇敢選擇自己追求的夢想,走出自己的音樂路,最終拿到艾美獎。
台灣也有一個華倫.巴菲特---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他在「親子天下」發表他的教養觀,他說: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也不見得卓越。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戴勝益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這印證洛夫所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所以他的小孩,從小凡事要自己來,課業成績能過關就好,他要求孩子進入任何場域要盡情體驗,豐富人生,那才是將來創業的資本。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已被中國超越退居第三),經濟實力強大,其幼稚教育卻採簡樸風,幼兒園裡的設備簡單,沒有過多的五機一幕,有的是讓孩子操作的報紙、紙箱、繩子、大量繪本等,以人為本,以孩子為教育中心,培養創新精神,不成為「成品」的奴隸。大冬天要求孩子穿短褲,午睡、上課、吃飯,赤裸上身,大包小包自己提,從小教育日本父母不要太金貴孩子,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
其實,台灣的父母教育觀也在改變,每年參與飢餓三十體驗活動的人數不斷增加,體驗貧窮的國際志工團隊愈來愈風行,很多父母在孩子求學過程中,鼓勵孩子到泰緬邊境、柬埔寨、尼泊爾、非洲等地帶領當地孩子學習,通常環境都很惡劣,缺水、缺電、睡茅屋、上野地廁所、食物不充足,但是走過一趟,往往留下深刻的烙印,體驗過的人都說,沒有走出去,永遠不知道有人是這樣過日子的,但是貧窮的他們依然樂觀快樂,甚至更懂得分享,大家心中激動不已,這是激發省思的另類教育,體驗過貧窮,對生活才會更有感覺,將來出社會後,面對挫折,勢必更有容忍度。
荷蘭流傳一句古諺:「錢買得到床,但買不到睡眠;買得到房,買不到家;買得到時鐘,買不到時間;買得到地位,買不到尊重;買得到醫藥,買不到健康」(引自遠見雜誌2010,9月,P203)。「再富也要窮小孩」的觀念崛起,”佐賀超級阿嬤”的貧窮哲學:吃苦當作吃補,再苦也能笑給天看,那生活將變得輕鬆,卻更有厚度。不管你是為人父母或為人子女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要去鋪排,生活要豐厚,需要自己用心體會,且自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