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五四三黑白講

【210期】罪名

作者:江澤祥◎本刊編輯委員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膾炙人口的七步詩,是曹植被其親兄弟曹丕逼出來的,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不能成詩,即置其於死地。筆者在年輕時讀這首七步詩時,讚嘆曹植才思敏捷,七步即能詠出如此絕妙的好詩。及長再讀此詩,感受完全不同,悲嘆為了權力的爭奪,可以泯滅人性至如此地步。一世梟雄──曹操,共享十房夫人,育有廿五子,三女。其長子早夭,次子曹丕,三子曹植,學問最好。而曹植的聰明才智,道德文章都高過其兄長曹丕,甚受曹操寵愛,有意傳位給曹植,但曹植生性忠厚膽怯,認為曹丕乃其兄長,理應為王位的繼承者,不願與兄長爭奪太子之位。但擁護曹丕和曹植的兩股勢力,勢均力敵,各擁其主,暗中較勁。後來曹丕登基之後,擁皇派的人馬,立刻羅織罪名,游說曹丕,欲除去曹植而後快。一場骨肉相殘的戲碼,就這樣血淋淋的展開。本來曹丕猶念手足親情,下不了手,但經不起心腹一而再地搧風點火,遂起殺弟之念,幸得其母保釋,才免殺身之禍。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在封建體制下,權力集中在宮廷,所以政治鬥爭都在宮廷內進行。因為皇帝號稱天子,是龍的代表,龍體為了享樂,集三千粉黛於六宮,所以「龍子」特別多,為了爭奪皇位的繼承權,無所不用其極。大內高手皆知「成王敗寇」的鐵律,只要爭奪到大位,再殘酷,再卑鄙、下流的手段,也使得出來。爭到皇位後,為了鞏固權力,一方面對其爭奪皇位大功之人,封官封侯。一方面對爭奪皇位的政敵,大肆整肅,誅殺或下放邊陲之地。且為了斬草除根,防患其子孫的報復,血腥的誅殺五族,甚至九族。這種剷除異己的殘忍手段,獨步全球。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冤案,如恆河沙數,歷朝歷代消滅異己的手段,大同小異。如明朝朱元璋炮製胡惟庸案;雍正手裡的年羹堯案;毛澤東親自編織的潘漢年、楊帆案,劉少奇、彭德懷案;兩蔣羅織的孫立人案、雷震案、高雄美麗島案。前人的罪名都是謀反,現在的罪名叫做反革命或通敵。時至今日,雖然號稱民主時代,選票決定誰來主政,但取得政權之後,對於政敵的陷害,也從不手軟,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特質之一。所謂對敵人(包括政敵)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現在的統治者比較聰明,不用「竊國」之罪,改用人人痛恨的「貪腐」罪名,讓其跳到曾文水庫也洗不清,可謂「政治高招」。但因果報應,屢試不爽,今日的主政者,可能就是明日的「階下囚」。若不信,請讀者拭目以待。

後記:感謝讀者對筆者特別厚愛,紛紛來電問筆者為何停筆(五四三專欄),筆者在此敬告讀者,只有一個原因:「江郎才盡」。如今深獲讀者厚愛,只得勉為其難,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