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父不幸罹患肝癌過世,由於父親個性樂觀開朗,在他往生前二個月,我們兄弟姐妹對於父親的後事,事先就很技巧性地與他溝通過,包括以佛教火化的方式辦理喪事,以西裝為壽衣,先在寺廟安靈再回歸祖先牌位,以誦經、國樂等祥和的方式為他送行,甚至父親還親自選了一張他喜歡的大頭照作為遺照,我也事先找了一家信譽良好的葬儀社,商討與了解各項細節,做好事前的準備。當父親於醫院往生時,我只打了一通電話給葬儀社,他們就開始接手處理一切喪葬事宜,我們所有家人完全不必費心也沒有慌亂。
在服喪期間,因為與葬儀社有較多的接觸,了解國人常常因為遵循老舊的習俗而有很多食古不化的繁文縟節,往往造成家屬不必要的花費與困擾。以守靈為例,古時候因為醫學不發達,家屬守在棺木旁邊,以防誤判死亡的情形發生,現代人不求甚解,把24小時不眠不休的守靈當成孝順的行為。據說,有人因為守靈太多天而導致兄弟吵架失和,有人嚴重影響健康,甚至因為人丁單薄為了守靈而失去工作,我想這些都不是往生的親人樂意見到的結果。
還有,例如服喪期間男生不能理髮刮鬍子,女生要「哭路頭」,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些都和孝順沒有任何邏輯關係。俗云:「生前一粒豆,勝過死後拜豬頭」, 父母在世時,應該好好的孝順,當天命降臨時,再多的哭聲與儀式,再大的排場,都喚不回親人的生命,家屬應該以追思懷念的心情,祈求佛祖引領往生的親人到西方極樂世界,過著永無病痛,逍遙自在的日子。所以,關於葬禮有很多已經不合時宜的想法和做法,值得大家共同省思與改進。
當然,改革需要智慧、勇氣與努力,由於華人一向忌諱談論死亡,而讓死亡蒙上神秘恐怖的面紗,大家談「死」色變,其實在歐美與日本,小孩自小就接受生命教育,讓他們知道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像花草樹木凋零一般,唯有了解與接受生命的真相,才不會對死亡心存恐懼,也不會在遭逢親人往生時手足無措,而任不肖喪葬業者擺佈和予取予求。
父親出殯當天,告別式場瀰漫著花香,莊嚴的佛像似乎就要引導父親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當司儀播放父親生前在醫院錄下的「春夏秋冬」這首歌時,我們難掩哀傷而落淚,這是對父親的追思與懷念。公祭後,在兩位莊嚴美麗的姑娘撒著花瓣的前導下,六位英挺的男士把父親的棺木抬在肩上,溫暖的冬陽照在整個送葬的行列,突然覺得死亡也可以如此詩意。
謹以此文感謝關心先父的至親好友並祝福父親早登西方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