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五四三黑白講

【188期】生氣不如爭氣

作者:蘇淵源◎本刊編輯委員

韓信起於布衣,征戰於天下,終為中原之一統奠定新局,可謂中國一代名將。關於韓信的故事有很多,如大家耳熟能詳之名句「胯下之辱」,就是在韓信故鄉淮陰發生的故事,有一惡少對韓信說:「看你長得高大,還佩帶刀劍,其實你是個膽小鬼!有本領就朝我刺來,沒本領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聽罷,就從他胯下爬了過去,引來眾人一片恥笑。後來韓信封楚王後,找到了這人,還封他為中尉。現代人常以此故事來激勵自己及鼓勵他人,要忍辱負重,將目標放遠,就能化危機為轉機。
現代人常以「危機就是轉機」來勸說陷入低潮的人們,但真的遇到事情時,存放腦海中的道理,會像水遇熱般瞬間化為煙霧消散無蹤,實可謂「知易行難」,當事人內心的痛苦煎熬,非親身經歷真的無法去感受,看歷史故事可以輕鬆以對,但當要承受「胯下之辱」時,又有幾人可以面對呢?危機來臨時,是知道要轉,但很多時候卻轉為「死」機,寶來白文正總裁就是很好的一個例證,被譽為台灣證券教父,將死亡安排如此井然有序的人,竟無法跨越這道難關,Why?我不知道!媒體猜想又像流彈一樣四射……可確認的是死亡只能帶來痛惜、同情,卻不能帶來解脫與平反;讓生命戛然而止,是無助於讓當事人最在意的真相浮出。所以當遇低潮時,留下生機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下一步則是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這時家人朋友就相當重要,而且往往是關鍵。我也曾經歷無法言喻的超低潮,很幸運有家人、同事及一大群社區朋友無條件的支持,讓我能勇敢面對走出低潮,我想生命本就需不斷之試煉,才會更加璀璨光輝。
生與死之差別本在呼吸間的一口氣,人活著是要生氣還是爭氣,這簡單的道理,人人皆懂;而如何在最短時間將生氣轉為爭氣,是大家必修的人生重要課題。我認為生活環境的營造與社會風氣的改造,將是人心最有效的救贖。證嚴法師靜思語、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及許多人間活菩薩之言行、林懷民老師及蔣勳老師等之藝術生活之美、新港文教基金會及扶緣服務協會等社區服務與關懷;有時候一句好話、一齣表演、一份關懷,可以使人減少一項為惡、一件悲劇,更可以及時救人一命;寶來事件的隔天,與林昭元董事長因接送參加讀書會,而有一車之緣,對於白總裁,我們都覺得相當惋惜,他認為平常如有接觸類似上人等言語,該事件發生應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