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是基金會的主軸工作之一,從1999年第一次到德國上哈維爾縣(Oberhavel)交流開始,之後陸續到過德國三次,土耳其一次,韓國兩次,今年7月3日至9日前往馬來西亞,已經是基金會第七次到國外參加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了。
本次活動,主要的交流對象是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北郊的陽明中小學(Skolah Seri Cahaya)的學生,內容包括球類競賽活動、馬來人蠟染(Batik)及印度舞蹈的教學、體驗當地的遊戲與品嚐咖哩、沙嗲、馬來糕、印度煎餅等美食、到風景勝地雲頂高原旅遊,並參觀舉世聞名的吉隆坡地標雙子塔(Twin Tower)及具特殊風味的中國城。
馬來西亞境內的馬來人約佔65%,華人佔25%,印度人佔8%,其餘為少數民族,國語是馬來話,因以前長期為英國殖民地,大部分國民會講英語,華人除了會說上述二種語言外,普遍會說北京話,廣東話,潮州話與福建話,而華人也以會說多種語言為傲,不過,他們說那種廣東腔並隨興參雜各種語言的英語,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馬來西亞的政治幾乎為馬來人所壟斷,華人及印度人在法律及制度上,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不過,因為馬來人生性安逸享樂,而華人認真勤奮,因此華人掌控了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並把部分利潤與馬來人分享,因此各取所需還能相安無事。
發展觀光可說是馬來西亞的重點工作,集吃喝玩樂於一身的雲頂高原,可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遊樂場、餐飲店、禮品店、賭場很巧妙的混合在一起,玩累了就吃,吃飽了再玩,或逛逛店面買點紀念品,或到賭場試一下手氣,反正整天就是一直在花錢而不自覺,尤其賭場更是擠滿了人潮,聽說光是賭場的收入一天就高達新台幣一億元,怪不得台灣政府也躍躍欲試,不過,因賭博而家破人亡的事件也不斷上演,政府可要三思而行。
基金會辦理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除了讓青少年參觀名勝古蹟、享受美食、了解當地的生活與文化外,它也是一趟學習之旅,因此,一路上不斷的提醒與要求,對任何與我們接觸的老師、學生或接待家庭的成員,隨時保持「微笑、感恩、讚美、有禮貌、主動服務」的精神與態度,以展現台灣學生的優良特質,而新港孩子的表現也得到很高的評價。
此次與馬來西亞的交流活動,因為彼此沒有語言的隔閡,經過七天的相聚,都已培養出濃厚的感情,當我們離開那天,所有接待家庭的小孩,都跑去向校長懇求要到機場送機,校長拗不過學生的熱情,終於點頭答應。不過,就在靠近機場,校車來接駁他們回校時,所有的孩子情緒失控而哭成一團,我只能勉強安慰他們「來新港玩吧!」,畢竟離別並不是感情的結束,而是另一段友誼的開始,希望藉由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建立起的異國情誼,能在他們生命中永遠留下美麗溫馨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