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大甲媽祖在鑼鼓喧天的行列中,進行一年一度的繞境進香活動,經歷四天三夜的行程,再度來到新港,在新港人跟往年一樣熱烈歡迎的同時,一群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下,正默默接受這文化的傳承,至今雖已過了許久,但那份悸動依然深印他們心中……
◎新藝高一年級 張博宇
每年此時,必定要去崙子橋舉大旗迎大甲媽,當看著大甲媽的先鋒「報馬仔」經過,就知大甲媽即將來到,心情雀躍的同時,並用最虔敬的心等候大甲媽的鑾駕,首先聽到遠方敲鑼打鼓,炮聲隆隆,而後見到微小的一群身影緩緩接近,接著看到大甲媽的鑾轎從面前經過,這時的我才輕鬆的放下大旗,跟著一系列熱鬧隊伍回到新港,展開接下來一系列的活動。
大甲媽來時,人山人海的景象,不管看幾次都依然感到震撼,雖說這幾年人數有些許減少,不過虔誠的信徒,依然年年報到絕不缺席。在通往奉天宮的路上,看到一群又一群似永不疲累的可敬信徒們,在免費提供的素齋地點休息、吃飯、喝水,靜靜等待著明早的大典。在愈接近奉天宮的區域,人潮更加的擁擠,好似沙丁魚罐頭般,想要前進幾步都很困難,我想大概是因人人都想一睹大甲媽的風采吧!當好不容易見著時,心中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之意,直覺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隔早8點鐘一到,只見廣場上每人都拿出報紙或是地毯置於地上,跪下膜拜,這種景象每年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動,宗教的力量是如此偉大,每一下的膜拜,都是代表信徒們的真心誠意,此等情狀,只有親臨才能感受!
◎新藝高一年級 吳承穎
大甲媽祖預定抵達的那天早上,就已經有很多車輛停在新港街上,新港交通幾乎癱瘓,到處都有人們自發性的搭起遮雨棚,準備流水席免費供應信徒享用,新港頓時從沉靜的鄉村變成都市般的熱鬧,待下午大甲媽祖的隊伍抵達後,新港更是萬人空巷。
晚上,新港像個超大型夜市,攤販擺滿整個中山路,夜市中穿插了一些流水席,準備素菜給香客吃,新港人好客的本性在此展露無疑,旁邊有一區區洗碗的地方,義工們在那裡洗著香客用完的碗,雖然油油膩膩的很難清洗,不過大家都因為可以幫助人,所以都洗得很開心,在此更展現出新港人熱心助人的一面。
在整個遶境活動中,最讓我佩服的是那些護持神轎及一路陪伴的人,從大甲到新港來回走了七、八天,共好幾百公里,不管刮風下雨、日曬雨淋,他們都堅持向前走不退縮,讓沿路的信徒都能感受媽祖的庇佑,進而得到心靈的慰藉,實是莫大的功德。
◎新藝高一年級 林益賢
當我還是新港文教小義工的時候,曾在遶境活動中,去撿過一大片如茫茫大海的報紙、去掃過好幾條街、還去洗過一桶桶數都數不清的碗。今年的我覺得有些遺憾,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學校並沒有像國中一樣調課放假,今年沒去就好像少長一歲的感覺。
在遶境的那兩天,我一下課就飆去找碗洗,第一天下午,穿越人潮來到新港公園旁邊的一座棚子,那時已經有好多人在那裏忙了,當我表示是要來幫忙時,那邊的義工即很親切的說:「是喔,你是要來做功德喔!歡迎歡迎!」,就這樣很快融入這群可愛的義工中。這時還發現基金會以前的秘書姊姊也在那裏,於是便一邊洗碗一邊聊了起來,談起我以前還是小義工時的事……手在忙、嘴在動、腦在想,此時又不斷有人要來幫忙,反倒是已經坐定位的人不想讓位,大家都認為自己還可以多做一些,沒記錯的話當天一直洗到7、8點才離開!
記得那天要離開時,基金會的秘書姊姊特地送我一件今年的『大甲媽祖紀念衫』,讓我有種意外的驚喜,有如幫媽媽曬衣服的時候撿到100塊一樣,並相約隔天一下課還要再來幫忙,我認為來幫忙並不是為了要得到衣服,最重要的是對大眾付出的心,真正要當義工的人,不會在乎利益得失,這才是值得令人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