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收到七月的會訊時,你會發現會訊變得不一樣了,編輯委員們經過了幾個月的討論和籌劃,會訊從這個月起將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會訊可說是基金會的活動櫥窗,從創會時的單張手刻油印版,發展到現在的32頁的月刊,會訊一直扮演著基金會與義工、捐款者及鄉親間的溝通平台。以月刊的形式,從未中斷而連續發行186期,這在非營利組織算是難得的異數。
這次會訊的改版,為了讓活動的照片更加生動,其中有八頁改成了彩色版,但因受限於經費,將從32頁減少為24頁,而不得不取消專題報導,其次,為了方便攜帶閱讀而縮小了尺寸,同時,為了要讓會訊更貼近鄉民的生活,將增加基金會活動以及社區動態報導,此次的改變,將使會訊更能發揮社區報的性質和功能。
去年十一月,基金會在慶祝成立二十周年的同時,大家深切的檢討與反省而有了共識,希望以後各項工作與活動能充分發揮創意,透過一些改革或改變。以促進質與量的提升,而會訊的改版,正是基金會改變的第一個訊號。
下一個即將改變的是網站,它是了解基金會活動內容與訊息的最快管道。以前為了節省經費,網站都拜託義工設計,但是義工能付出的時間畢竟有限,因此網站的維護以及資料更新,往往成為一個難題。有鑑於此,最近基金會委託專業公司重新設計網站,除了塑造基金會的藝文風格與公益形象外,也增加後台更新資料、線上報名、最新訊息發布、在地夥伴等多項功能,預計二、三個月後可以和大家見面,請大家拭目以待。
再者,藝文展演方面也調整了方向。自創會以來,藝文展演一直是基金會的活動主軸,初期以引進國內優秀團隊來新港表演為目標,由於位在民雄鄉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於2005年完工啟用後,國內一流的團隊都會應邀至該中心演出,因此,未來基金會將引導與鼓勵鄉親至該中心觀賞表演,除了在專業與漂亮的場地看節目是一種享受之外,對表演團隊也是一種鼓勵和支持。另外,基金會將致力於發展社區性與國際性的表演活動,除了把更多社區性的節目推上鐵路舞台外,也把藝文表演的觸角深入各村落,讓更多鄉親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地參與和接觸藝術表演活動。今年十一月,即將舉行的第五屆新港國際社區藝術節,計畫與本地的社團和產業密切的合作,希望更能塑造出新港社區的特色。
如何提高全面閱讀的風氣,讓新港成為充滿書香的祥和社會;如何讓環境整理與綠美化的工作,轉型為有機生態的永續經營方式;如何規劃青少年健康有意義的活動,幫助減少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都是基金會陸續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改變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在此誠懇的期待關心基金會的朋友和鄉親們,能提供卓見不吝指正,讓基金會能為新港做更多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