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扶緣準備立案登記時,只答應高老師、林國平總幹事及哲申兄擔任一屆理事長,我的想法是:理事長輪流當,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扶緣行列,讓弱勢、起步慢,任務艱鉅的扶緣可以日漸茁壯長大,我則以終身義工的身分,引進新觀念、新做法,協助扶緣克服困難做好服務工作。半年前,理監事們共同思考未來扶緣的發展,及眼前遭遇的困難時,大家共識到扶緣成立僅三年,有關制度的建立及會內專職人員的培養,距離有能力獨立運作及永續發展,仍有段距離,在這情況下,若硬要勉強一位不熟悉扶緣的新理事長接任,風險實在太大。這是我改變當時想法,續任理事長的理由。
感謝所有扶緣理監事的支持,讓我繼續擔任理事長,面對扶緣未來三年的工作方向,有幾點感想:
一、落實積極福利的理念
打從基金會「新港扶緣殘障聯誼會」開始,當時的會長郭良雄村長及主要幹部就一直強調「自助人助」,「給他魚吃不如敎他釣魚」等想法;現在扶緣擴大服務對象,除了身心障礙,更包括外籍媽媽,老人,及單親家庭等,如何協助他們站起來,是扶緣最大的挑戰。目前規劃中的外籍媽媽職業訓練,與彭婉如基金會合作的課後輔導,及如何結合政府十年長照計畫以發展新港在地的照顧服務產業等皆是。至於扶緣本身的運作,如何以較少成本發揮較大效用,如何使計畫與計畫間發揮整合功效,都是落實積極福利時應注意的地方。
二、擴大參與
扶緣老人送餐從去年12月3日開始推動以來,感謝20多位志工在鄭友信前鄉長帶領下,已送出一萬個以上愛心便當,最近新港旅外傑出企業家耕興科技黃文亮總裁,更帶頭捐款給新成立的「愛心便當會」,協助扶緣送餐工作;最近,林國平總幹事更熱心帶領扶緣理監事,擴大「扶緣之友」募款活動。其他在「愛ㄒ一ㄣ藝術廣場」、「外籍媽媽生活適應班」……亦不斷有新的志工加入服務,謝謝大家。另外,高老師一直提醒的「金三角」,包括會內同仁、理事及志工的行動團隊,亦是培育扶緣人才,擴大參與的方式。
三、終身學習
面對人口快速老化、少子化;全球化;環境暖化災難頻傳;M型社會來臨;高鐵一日生活圈引發的區域發展不均等大環境的變遷,扶緣的同仁,志工及理監事必須不斷學習,吸收新的觀念與做法,才能面對快速變化社會的挑戰。李淑華老師建議的讀書會以分享經驗,是協助扶緣共同成長的機會。另外,會內同仁也要不斷參加各種培訓課程,虛心吸收別人的專業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期望經由這三方面的努力,扶緣可以脫胎換骨,自力更生,走出一條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