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三,在大林慈濟醫院曹主任的失智症特別門診,看到素園長輩——阿○姨每年定期MMSE(簡易心智量表)的檢測結果,跟去年比較有所改善;也就是說,素園安排的課程及長輩們互動陪伴方式,所產生醫療效果,在長期參加的阿○姨身上,得到客觀數據的證實,令人欣慰!
幾個禮拜前,阿○姨看到素園附設的菜園收成後,很自然地和偉泰、阿妙、士元、阿璇等分工合作,有人拔草、有人裝袋,一起清理、翻土、植入新菜苗等;工作中,平常生硬冷漠的阿○姨表情豐富,精神抖擻,雙手忙碌中有說有笑;昨天中午,吃完中飯,阿○姨坐在偉泰旁邊,手指順著偉泰的指令,共同操作手機,我觀察到阿○姨專心面露微笑地輕輕靠向銀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這親密畫面很像兒子牽著老母的手,一起滑手機;這時,素園小教室的其他長輩,剛吃完午餐,有人聊天,有人打盹,電視仍播放著KTV 的影片;這情景很有家中客廳溫馨且和樂的氣氛!幾天前,阿○姨突然頭痛、頭暈,素園志工量的血壓高到破表,趕快通知家人,叫救護車緊急送醫,急診處醫師量的血壓竟飆到250mmHg;處理後阿○姨恢復正常,隔天,又回素園,和大家有說有笑,好像沒有事情發生。
2019年素園成立之後,類似阿○姨的例子不斷發生在素園不同長輩的身上;感謝扶緣陳炳村及江澤祥兩位理事長、秘書、素園志工及出錢出力的鄉親好友們的支持;在慈濟醫院神經科曹主任及中正大學長者人權門診施教授的團隊協助下,不斷引進英國社會處方的作法(有關社會處方請參閱健康社區專欄的文章),讓素園的陪伴照護,可彌補雙老或獨老家庭照護的不足,甚至圓滿無撼地走到人生最後一天。
阿○姨是2019年以來,我引進社會處方箋觀念規劃素園活動的好例子;想問的是,從醫學的角度我學到了什麼?如何推廣到其他需要的人?
最近江澤祥理事長在別墅讀書會導讀的書「失智/ 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作者內爾斯醫學博士特別強調早期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甚至治療;原因是,主管記憶功能的海馬迴區域的腦細胞是可以再生,然而重點是,這些新生腦細胞若不能在不斷學習或和別人良好互動中,強化和其他腦細胞的聯結,一起活化,這些新生的腦細胞通常三到六週就會走向凋亡(約九成);這是所謂學習可誘導大腦的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 ),或常說的「用進廢退」的道理。
阿○姨週一到週五早上跟著老師拿筆繪畫、唱歌、運動,下午和長輩打槌球、學習北管、幫忙清掃素園的落葉、採收咖啡豆等,在許多熟悉的素園長輩及寶貝們的陪伴下,刺激新生的腦細胞的聯結及活化,因此記憶功能天天有所改善!
我也進一步檢討1987年成立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及2005年的扶緣服務協會,有哪些工作參與後可產生哪些醫療效果?產生療效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如何推薦給大家?
像1987 年引進雲門舞集表演後,滙集一群人開始夢想新港未來的發展,然後集眾人力量,在一次又一次夢想成真時,獲得安心立命的醫療效果;1989年的兒童閱讀及親子共讀早已被認定對兒童認知、語言、社會、行為及創意發展幫助極大! 1989年隨香淨港掃地,然後每週不斷整理髒亂角落,可一直提升新港環境意識,累積社區健康資本,而有住得安心的醫療效果;2012年的1/2自然農場,十多年來證明,參與者不僅身、心、靈、社會四個面向可以健康安適(well-being),也是一種社區健康無形資本不斷累積的過程;至於開台媽祖的信仰,一系列送香火袋到前線、遶境紐約、百年馨香路、更是經由媽祖信仰累積台灣文化主體性,提高台灣走向國際舞台的自信心,健康的效果不言而喻!至於扶緣送餐、健康補給站等各項志願服務及運動、歌唱等參與者的健康促進功能,已有多方研究的肯定。
反省多年來基金會、扶緣及素園義工參與的工作,整體來看,是營造新港成為健康宜居有光榮感的地方;當進一步觀察阿○姨願意彎下腰,和素園伙伴一起清理素園環境或其他活動參與,被慈濟醫院曹主任証明可減緩失智症的惡化,告訴我們,社會處方箋具有創造個人與社區一起健康,達到雙贏的功效!
歡迎大家一起參加促進自己健康,同時可累積成新港社區整體健康的社會處方箋的推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