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海塑島」的開幕時間異於往常,不是在假日。
5 17日星期五, 當我走進新港文化館,看到許多小朋友,便瞭解到是基金會針對美感教育的用心安排。展覽由新港國小師生用振奮人心的非洲鼓鼓聲揭開序幕,呼籲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的環境可以更好。在場來賓與三個班的學童在藝術家林純用老師導覽中,先是欣賞到逐漸浮出海面的台灣浮雕作品所展現出的自然美,然而接續的作品卻看到由水泥消波塊堆砌而成的台灣!生活中大量使用保麗龍、塑膠,所產生的垃圾早已形成了環境的負擔。此次由藝術家帶領著基金會的義工,使用大甲媽祖淨港計畫所收回的各式垃圾做出了《新港明日餐桌》。一桌醒目的垃圾大餐,是否得以讓人類認真的思考該如何簡化生活?如何減少垃圾量?讓原始的美始終綻放。
關於環境,在新港最讓我困擾的是:鞭炮的噪音與汙染。每一年的元宵節都要防範大量鞭炮轟炸,家中長輩自求多福,用舊床單搭起棚子,保護園中的蔬菜與植物。後來,我透過朋友反應,炮火有歇息幾年,但這幾年,在元宵節的前一天,我得學習長輩繼續搭棚保護家園。節慶過後,庭園變色!看到天堂鳥灰頭炮臉,紫色酢醬草被炸傷而奄奄一息,我只能望天興嘆, 心中吶喊「這會是媽祖婆要的嗎?」花園裡的塑膠炮管一年四季都有,始終撿不完。屋頂上的炮紙、炮管、炮灰,也只能祈求老天降雨幫忙清洗。身體的傷可以求醫,但土地的病痛,誰又在乎?
進入第二展區——海神廟。仰望著懸空的鯨豚骨骸(用漂流木創作)與宛如水母般的塑膠袋垃圾,它們象徵著污染早已經從陸地蔓延到海洋了。持續污染,人類終將自食惡果。
這是一場用藝術祈望喚起大家關注生活環境、生態保育的展覽。地球是一個所有人都無法缺席的藝術展場,只有從個人、家庭、學校到社區認真的重視環境,積極討論並化作行動就能一步步展現台灣之美。
基金會環保組,每週日早上6點至8點,大約有12至17位義工在組長的帶領下,不辭辛勞做著除草、清掃的工作。新港文化館附近、藝術高中周圍、新港客廳、培桂堂……,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也有很多鄉民,平日不只掃自家門口,還擴及住家附近的街道。這些愛家、愛鄉的精神,值得尊敬與效法。感謝所有為新港環境淨化、綠化、美化的先鋒!
環保義工已經為大家服務30幾年了,為響應他們的精神,星期日早上6點至8點,讓我們相約從自家開始整理環境吧!為這場一生的美展增添更絢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