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好味道

【376期】新港「王」香菇肉羹

作者:陳俊彣◎本刊編輯委員

臺灣許多在地小吃都是源自於「辦桌菜」的延伸,比如說肉羹,就是第一道冷盤拼盤後,第二道菜,就會上肉羹,一般都是豪華海鮮魚翅羹,但是早期農村社會,戰後初期,生活條件簡樸,無論是「鍋氣」十足的生炒鴨肉羹或是「甘甜順口」的香菇肉羹,巧妙不同,各有特色,演變迄今,肉羹已是常民小吃,加麵,加飯,也可以是美味的一餐。
市場內的這家香菇肉羹,開業已經超過一甲子,原本是在新港鄉新民路上奉天宮旁的舊市場內,後來因為市場改建,就遷移至董內科騎樓前,後來新港鄉在廟後進行街道改造,大興路和奉天路是新開闢的路,許多市場老店就遷移到這條路和新中路上,如今搬遷過來這裡,已經超過20年了。
訪問第二代老闆王登正先生,店家最早由父親那一代,從新港老市場發跡,老店的秘訣,就是遵循古法,堅持使用原形食物料理,老闆早上凌晨四五點就上工,選用臺灣埔里的乾香菇,味道才會濃郁,使用比鈕扣菇更大一點的尺寸,香菇乾用水泡發後,香菇水濾過,再與魷魚乾煮過,只不過早期是用蟳仔腳乾,現因這樣乾貨覓尋不易,後來改用魷魚乾替代,放入切絲麻竹筍,這就是基底湯頭,瀰漫甘甜滋味,華文的「甘甜」也不足以形容這樣的氣味,因為我們華人把味覺分成酸甜苦辣四種氣味,但是日本人卻分成五種氣味,還多了一個氣味「鮮」,日文漢字為「旨味」,在所有日本美食節目中,主持人吃了一口食物後,露出驚喜的表情,然後大聲地說出Umai,香菇肉羹就是這樣的鮮味。
湯頭是肉羹的靈魂,熬煉後,再放入過醃的豬後腿肉,肉微微裹上太白粉和魚漿,讓口感柔順好入口,最後打上蛋清,香菇是山味代表,魷魚乾是海味代表,豬肉是平原代表,一碗香菇肉羹,滿載了嘉南平原的山珍海味。
每天備料兩到三鍋,羹煮好後,老闆娘賴姿尹負責販售,老闆在店內最尾桌,稍事休息,並隨時注意店內動態,適時支援,夫妻互補,一動一靜,一內一外,看似平凡,卻不簡單。
開業超過一甲子,一家店獨賣一道料理,一世人夫妻,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這就是「孤味」,人生哲學的最高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