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健康社區

【331期】STAY IN THE KNOW OF COVID-19

作者:李鈺鈴◎杜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最近,美國面對一個令人悲痛的里程碑—超過10萬國人死於新型冠狀病毒。不幸的是,這是聯邦政府缺乏早期反應和忽視病毒風險的直接結果。初期,聯邦政府反應遲緩,宣稱新冠狀病毒並不那麼嚴重,誤導社會大眾,而且遲遲未採取必要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因而助長了混亂;在實施國家整體戰略方面,由於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各州政府不得不靠自己力量獨立來面對,導致反應不均;目前,有許多州政府和地方社區有居家檢疫的執行問題;美國並非所有的州或地方均實施限制在家的政策,而且不嚴格要求民眾遵守社交距離的建議;這和其他許多國家,例如臺灣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國家的防疫策略有效而且全國統一執行,才防止了新冠肺炎在社區廣汎的流行。
儘管有消息指稱,該病毒於2019年11月底至12月初開始傳播,並在2020年1月再次發出警告,但川普總統仍將新冠病毒的擔憂視為危言聳聽。2020年1月2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確診了美國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但是,當其他國家迅速準備各式防疫策略及資源,並呼籲對新冠病毒做出更強有力的防範措施時,美國政府卻持續抵制,並且浪費了寶貴的預防整備的時間;數周後,迅速攀升的病例,才讓頂尖衛生專家說服總統,採取行動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由於這些步履蹣跚且一再失誤的政策,導致大流行來臨時,檢測試劑和醫療用品嚴重缺乏。在美國,醫療系統一直非常緊繃,像紐約市這樣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前線工作人員所需呼吸器和個人防護設備嚴重短缺,以致於不得不重複使用髒的裝備,有時甚至使用垃圾袋來替代,看到醫療保健工作者和其他基層工作人員(食品、農業、環境、清潔、運輸、警察、救護車司機、製造業、建築、金融業等)聯合起來照顧病人,在物質困乏中提供服務,真是莫大的鼓舞。幸運的是,經由檢測量增加和接觸者追蹤、保持社交距離,以及不同的居家禁令,成功的減低了病毒的傳播指數,然而,最近由於美國各地部分重新開放的步伐不太一致,導致新感染數量又有所增加,短暫地削弱先前的努力。
無可否認,疫情愈早緩和愈可以挽救生命;有一點是非常明顯:根深蒂固的分裂讓我們國家無法面對新冠病毒帶來的挑戰;希望我們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希望我們能向像台灣這樣的國家學習,在那裡,政府官員和流行病學專家組成的指揮官小組,對新冠狀病毒及時的反應措施相當成功。
我對美國正在蔓延的分裂和仇恨感到極度悲痛,但也受到每天看到的小小善舉所鼓舞;人性在最黑暗的時候才會發光發熱,現在是我們一起相互關心的時候了,我們可以透過友好關係的連結來做到這些:善待那些不同政治觀點的人,善待那些不同信仰背景的人,善待那些看起來和你不同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學著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那麼我們很可能也會造成問題;如果我們嘗試採取謙卑的姿態,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不會總是正確的!我們不會總知道是最好的方式!我們不會總是有答案!但是,我們願意相互學習。
善待每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