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專業醫師
白惠文醫師,人生前半場都在認真求取醫學專業知識,考取內科專科醫師執照後,進入成大醫院任職住院醫師受訓,在成大醫院遇上啟蒙老師張家銘醫師,張醫師更早出國進修學習,引進當時國內還懵懂的老年醫學專業知識,白醫師生性不受繫絆的心,彷彿找到了方向。
國家衛生研究院也發現,老年人口日增所衍生的醫療問題勢必增加,也啟動台灣的老年醫學與在宅醫療研究計畫,就在大家的探索與研究中,老年醫學漸漸成為主流,白醫師自始都參與其中。
白醫師提到,年輕時的他,為老人家看病,就只會用內科的角度來看老年疾病,現在回想,實在幼稚。老年疾病要從老人家的角度來看,它涵蓋醫學問題、社會問題、家庭環境問題等,需要多面向的整合醫療,所以他需要一個工作團隊,甚至整個社區共同投入。
加入嘉義基督教醫院高齡醫學科七年,因為嘉基有保健護理之家、保康老人長照中心,老年長期照護的個案非常多,同時社福單位、NGO單位會轉介個案到醫院,他發現很多個案絕非單一的醫療問題,需要醫師、藥師、居家護理師、社工員、家人、甚至公部門協助,做橫向連結,才能給予高齡患者較高的醫療品質,甚至符合多數老年人在宅善終的期待。
遇見趙坤賢藥師
白醫師在居家醫療領域深耕已久,並成立在宅醫療學會,推廣在宅醫療的重要性。他一直有一個願景:希望找一個鄉鎮,人口適中,在地無大型醫院,民眾就醫需30分鐘以上車程的地方,來做行動研究。
選擇新港,因為此地基金會耕耘多年,民眾人文素質高;有鮮明的宗教信仰中心支持地方發展;另一個重要原因,他遇見了願意攜手往在宅醫療領域一起努力的全安藥局趙坤賢藥師。三四年前,趙藥師就開始無償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送藥到府,他發現很多老人家,看診、就醫都很不方便,如果有醫生願意到家做醫療,對老人家來說是福音。一年多前,2人喜相逢,經過多次深談,發現彼此理念非常契合,於是決定一起努力,造福社區。他們想從醫療的區塊進入社區,把社區照護(community care)的標竿做出來,成就健康社區營造的理想。
許一個夠好的陪伴---共生社區
隨著政府長照政策的推動,新港鄉內各個長照關懷據點蓬勃發展,願意走出家門,參與活動的老人家,越來越多。如今,移動不方便的老人家要就醫,有醫生願意帶著居家護理師、藥師走入家中看診,給予最好的醫療處置,醫生提著醫事包走進病人家中的場景再現,實在是新港人之福。
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區照護概念,當社區中每一個人都一起來關注社區中的老人,在地陪伴,老人家可以安心的在自己的社區、家中,養老、終老。當有一天我們也老去,有後進、晚輩接力照護,共助、自助、互助、公助(政府的醫療照護資源)的共生系統形成,這是一種善的循環,也是在宅醫療進入社區的最高目標。但是,這不是白醫師一人可為,需要社區及社會更多資源的投入,大家一起來努力。
散播善的種子---照護人電影欣賞會
再好的理念也要社區民眾能理解,願意配合,所以白醫師既要當醫生,也要擔任善的傳播者,將在宅醫療的作法與核心價值,透過電影欣賞傳播出去。12/20,彩虹扶輪社及弘道基金會合辦的照護人電影欣賞會,將於新港國中舉行,由白醫師引言、主講,屆時希望大家共同參與,一起扶持這顆善的種子,在新港生根發芽,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