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相信工程

【241期】因為相信 所以放心

作者:本會整理

秋末冬初的午後,陽光在新港伴著些許涼風,從窗邊灑下一片明朗與溫暖。校園旁的草地上,咸豐草挺起腰桿,帶領著同伴,群起招搖,為寧靜數日的校舍增添幾分生機,準備迎接日落後的一場喧囂與活力。
「老師好!」強而有力,稚幼卻洪亮的問候聲,叫醒沉睡許久的村落。此起彼落的腳步聲與嘈雜的喧鬧,漫延在每一片土地。隨著月升日落,孩子的聲音與活力,在新港四個村落小學裡,開啟夜幕序曲。相信工程從十月迄今,許多孩子在這過程中,因為信任與安全的環境,漸漸打開許多埋藏心底的小盒子……

錯誤的挑戰

吳崇豪 ◎本會輔導員
「你覺得改變的責任在誰身上?」、「中斷團體歷程,是為了保護孩子,那在這過程中,孩子原本該面對的現實,由誰去承擔了?」在這個月的督導歷程中,我和相信工程的老師們討論著每個班級的議題,而盤旋在我心上的,是看到老師們避免孩子受挫、犯錯而挺身而出的畫面。
學生,顧名思義,就是來學習的,只是,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錯誤,不在學習的範圍內。那,誰不曾犯過錯呢?
相信工程走入第三個月,我們各個據點班級,大致上也都上了軌道,而讓我思索的是:孩子還有多少錯誤還沒嘗試?我能否注意到,他們正在學習呢?
老師最擔心的,除了孩子學習的進度外,就是他們的行為。我們總希望我們的孩子是乖乖牌,是「好學生」,而「好學生」就是那種很少犯錯,知錯能改的學生……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注意如何處理自己的「錯誤」,如何避免「犯錯」,而其實,我們的成長,不就是一路上透過解決這些「過錯」而成長的嗎?
大家應該都有個經驗,就是不管你跟孩子說某個情況有多危險,他往往都要等到受傷後才相信大人說的話是真的,有時候,甚至繼續重蹈覆轍,然而,如果我們的孩子真的必須跌倒三次,為什麼不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在年輕有復原力的時候能夠承受挫折,在跌倒處重新站立?
或許,是因為我們都怕犯錯、怕失控。
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是長輩該出面的時候了,因為我們有「教育」孩子的義務。沒錯,我們是該教育孩子,但這時候的我們,真的是在「教育」孩子嗎?還是,只是在處理自己的憂慮呢?我想這是個需要思考的情境。
我們常和老師們討論,當老師教導孩子可以「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的背後是因為我們是過來人,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知道孩子們在做什麼,但真的嗎?
我相信老師和家長都是愛我們的孩子,但我們曾幾何時問過孩子真正的想法?我們對他們的誤會又有多少呢?在和老師們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都說過小時候被師長誤會的經驗,師長都以為他們懂我們,所以「教」了我們好多好多,而小時候最大的想法就是「大人什麼都不懂,我以後才不要像他們一樣!」
而這個目標,實現了嗎?
「錯誤」是個很大的挑戰,除了對孩子以外,最大的挑戰,是師長、家長。我們都擔心孩子受傷,我們也擔心孩子走不出來,我們更擔心孩子走偏了,因此我們要學會「教育」孩子。然而,和孩子分享我們的擔憂,也給他們一個說說自己想法的機會,也許是個不錯的機會。至少,要讓孩子願意告訴我們,他們怎麼了,我想這是很多長輩們期待聽見的聲音,而這過程中,信任與接納是這一切的前提。我們常常會要求年長的孩子要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卻忽略了過去是我們剝奪他們在「錯誤」當中學習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保有一個願意說話的理由,就是師長的接納。當我們一起面對「錯誤」的時候,邀請孩子做自己的專家,可能孩子的說法對我們而言太天真,然而,若能順利解決,這對其而言也不失是一個好方法,也讓孩子對自己充滿更多的信心,倘若行不通,至少還有一個願意傾聽的長輩做他的後盾。
畢竟,問題只要願意處理,剩下的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每一次的問題,都是一個「機會」,放手,不代表我們不關心,而是為了讓他能更安全的去探索全世界。小傷,很快就能痊癒,大病,卻有更多的未知數,每次錯誤經驗的滋養,可以提供孩子成長更豐沛的養分,師長,需要的就是陪他度過,做他最好的後盾及安慰,我們的孩子,總是會成長,有無比的韌性與潛力,我們需要做的,就只是相信,及別剝奪他們及我們自己成長的機會。

孩子教我的一堂課

盧怡蓁 ◎相信工程安和國小班級輔導老師/嘉義大學應用數學系四年級
一聲聲的「老師!」是我進入教室後最先得到的可愛問候,不論小朋友在做什麼,一看到我們的出現總是會很有精神的給予我們回應,簡單平凡的話聽在耳邊,受影響的不只是當下的氣氛,連心情也跟著暖洋洋了起來!
「老師~今天的活動是什麼?」是這幾次去上課時被小朋友們問過最多次的問題,相較於前幾次小朋友對於活動不在意的態度,我所感受到的是小朋友滿懷期待的心情,還有對於過去活動的接受與肯定,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很棒的回饋!
「老師! 我這禮拜要去台北玩唷!」、「老師~你看這是我的新筆!」、「老師,我今天作業寫完了唷!」,在團體的過程中,小朋友開始漸漸跟我們分享事情,會告訴我們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他遇到了什麼特別的事;在吃飯閒聊的過程中,小朋友偶爾也會談論起自己的事情。少了剛開始幾次活動的生疏感,有些小朋友甚至開始敢跟我們打鬧、開開玩笑,小朋友對於我們的認同似乎也在慢慢萌芽中呢! 
小朋友的改變或多或少我們都有感受到,不論是心境上的轉變,還是行為上的變化,透過一次又一次活動的觀察,每個小朋友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告訴我們那才是他們真實的面貌,而我們也在每次的活動中一點一滴的認識小朋友。

漂亮的孩子

許婷喻 ◎相信工程月眉國小專業輔導老師/應用外語學系三年級
經過近兩個月與孩子的相處,我發現這段時間孩子的改變,「小改變是大改變的基礎」,即使只是看見孩子的小改變,對教師而言卻是極大的成就感,在相信工程中,教師猶如工地的工人般,為孩子搭鷹架,就如鷹架理論般,我們所追求的並非一日千里而是穩困扎實的根基。孩子的改變由小地方即可發現,當下課前,孩子貼心地說聲:「老師,辛苦了!」你會發現他的善解人意,當孩子主動幫助他人,並不求回報,你會發現他助人且無私的精神。誰說這些孩子是弱勢孩童?在我眼裡,他們都是顆閃亮的星星,他們的心中比誰都富足!
「笑瞇瞇」在我的班級,我提倡隨時以笑瞇瞇的臉面對他人,微笑帶來好心情,心情好了,爭執也隨之減少了!每個孩子都像張白紙般,天真純淨,也如溫度計般,喜怒哀樂隨時顯露在臉上,我喜歡他們的直率與天真爛漫。
「經過好話門,好話說出口!」在班上我將門口貼著大大的「好話」提醒孩子,隨時有好念,好話說出口,老師們更是以讚美替代責罵,因為我相信,好話就如肥沃的泥土般,能使心中的花朵綻放!
「老師好漂亮!」這是孩子最常對我們說的一句好話,而我想說的是,漂亮的不是老師,而是你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