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鄉親故事

【202期】愛在鄉間小路蔓延

作者:蘇淵源◎本刊編輯委員

美麗晨曦
從小在鄉下長大,印象中覺得鄉下田園的清晨――好美!相較於都市的水泥叢林、快速移動的鐵製方塊及螞蟻般忙碌的人群,那是一種萬物和諧、清新寧靜的美,處在其間,更有一種生機澎湃的感動!然而隨著農業科技及工商社會的快速發展,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牛和牛車不見了、稻田裡的青蛙不見了、水溝的魚和泥鰍不見了、蜻蜓和很多昆蟲都不見了,唯一沒有消失而且快速增加的是「污染」,農藥的污染、垃圾的污染、各種自動化機具的污染,如果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我們是否至少能找出一些補救方法,而讓傷害減到最低呢?前些時候,筆者於無意間發現新港竟有一群人,正默默在進行這樣的一個件事,真是令人感動與振奮。

第一次接觸
筆者的房子蓋在田園中,出入都需經由農路小徑,某一星期六的清晨,天光微亮,應是6點未到吧!往窗外一望,一大群人彎腰埋頭,在門前不遠處的農田小徑撿拾垃圾、清理路面及水溝,外加一輛鄉公所的垃圾車及一輛資源回收車。心想,今天不是假日嗎?鄉公所怎麼沒有休息?怎麼連農田道路都在做清潔呢?這倒是第一次看到。但後來仔細一看,成員好像不是清潔隊員,其中男女老少都有,有老阿伯也有小朋友,當中更有一個熟悉身影――宮前村村長邱聰益先生,這可有趣了!宮前村村長撿垃圾撿到南港村來了!後來經請教後,才知到他們是一群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報的義工,專門針對農田小路做清潔工作,至今已將近三年的時間了。

成立過程
邱村長表示,會成立這樣的一個團體,進行這一項工作,其實也很偶然,三年前的一個晚上,到鄰長林炳杉先生家泡茶,在座的很多是現在清潔志工成員,話題突然講到新港環境清潔,大家一致認為,新港街面4村在鄉公所及基金會義工的努力之下,無論環境清潔及綠美化,均做得相當好且相當出色。相對於外圍各村落,感覺上落差就很大,就在大家的一片共識及互相吆喝聲中,開始了一段至今從未間斷的每星期六早晨清潔義工之旅。團體成員均來自新港各村落,各行業都有,包括有勞工、農民、開店的頭家、家庭主婦、已退休人員及無固定工作的打雜工人等,其中有些人更是已擔任補路近十年的義工。後來發現各村落居家人口集中處,原本亦有某些村長及義工朋友已開始注意及經營,環境情況還不錯。倒是村莊外圍的農田,慘不忍賭!農用廢棄物、農藥空瓶及雜七雜八的垃圾,多得無法想像,於是就將目標集中在各村落外圍農路清潔,自此以後,新港不只是外表漂亮,更是內外皆美。

何時方休
邱村長原本排定之時程,是用兩年半時間,將鄉內各村落清潔完畢一次,無奈垃圾的量比想像多了好多,筆者曾幾次隨團實地了解,有時一個早上頂多只能前進100公尺,垃圾的種類及數量,不到現場真的是無法想像,有時還要面對突如其來的蟲類攻擊及受尖銳物器傷害的危險,受傷對他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目前僅完成大潭、西庄、海瀛、埤仔頭、南港、溪北、安和及中庄等村。請教邱村長預計何時能完成?他笑笑說:可能要上修到5、6年一個循環,且這將是一項沒完沒了沒有止境的志業,團員們都將此事當做鍛鍊身體,且已變成一種習慣。團員中最年長,今年已75歲的林清海先生,用他爽朗親切的話語表示,他這個歲數,能為大家、為新港盡一份力,很高興,他會一直做下去。今年剛升上高一的陳駿程、陳冠築及侯承佑三位青少年,年紀雖小,能這麼早起,且賣力程度不輸大人,值得鼓勵!問參與的義工為什麼要參加這樣的一個團體,雖然表面上開玩笑的胡謅一番,但其實他們都知道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因為這麼辛苦又能持續這麼久的時間,真的很不簡單。 

大家一起來
星期六,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規劃出遊及安排休閒的最佳時間,對有些人來說,更是補眠的好時機,但對新港這群數十名男女老少來說,參與這個團體、進行這項活動,已變成持續近3年且從不間斷的例行公事。邱村長嘆說,他們所做的這項工作,是治標不治本。他們希望能藉由在做清潔的過程,沿路能給予民眾機會教育,希望大家不再隨意亂丟垃圾,注重環保,如此垃圾才可能有清的完的一天,同時也歡迎有志之士能一起加入他們的行列。最後,希望大家能一起來!愛護、疼惜我們這一片原本乾淨美麗的土地,讓美麗的晨曦亦能有美麗的土地與流水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