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鄉親故事

【187期】巴紐奉為國賓的新港人——林新澤

作者:陳素雲◎本刊編輯委員

巴紐外交醜聞風暴如火燎原,建交路上坎坷,充滿機詐,令人慨嘆!然而台灣人對巴紐的貢獻良多,若不提及,可能很少人知道。
巴布亞.紐幾內亞剛從澳大利亞獨立時,為該國擘畫防疫政策的聯合國衛生組織委員會委員林新澤,正是台灣嘉義新港人。巴紐由七百五十多個部落組成,光是語言就有七百多種,他們的官方語言是首都布里斯班語及英文。各部落間相互攻伐,充滿暴戾之氣。四十多年前,美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之子到巴紐探險,在Aseki小林莊失蹤,美方派出相當多人到此搜尋均無所獲,據推測是被此部落的人吃掉了。巴紐的衛生條件相當惡劣,各種傳染病橫行,林新澤冒著生命的危險,到此為其制定防疫政策,有效遏止病毒的肆虐。林新澤對巴紐的貢獻,該國將之奉為國賓。林新澤是前內政部長、交通部長林金生之弟,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之二叔。
林新澤以第一名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他的指導教授因二次大戰時曾參與活體解剖,解剖的對象為美國俘虜,在日本投降後,為了不願接受美國審判而自殺,林新澤為了避免被牽連,乃返台開業。這時,他的父親林開泰已過世,新澤繼承父業,成為當時新港唯一的外科醫生。返台不久,即碰上二二八事變,新澤以他高超的外科技術救了不少人。他的四弟林松茂回憶說,當時他才14歲,看到一個個渾身流血的病人被抬進來,怵目驚心的記憶如今還歷歷在目,當時由於外科醫生缺乏,有些小兒科或內科醫師也參與救人,五社林的林良平之妻,在北港路上被外省兵團掃射到,子彈射穿雙腿,送到林玉錡醫師處,林新澤也趕去幫忙動手術。
在故鄉開業一年多後,林新澤因肺病至松山的台灣省肺結核醫院療養,病癒後留院服務,著名的台灣文學家鍾理和曾是他的病患。不久,林新澤躍升為院長,這也開啟他終生以作為結核病終結者為職志的契機。1952年,他至哈佛大學進修,獲得公共衛生碩士;且持續不斷地潛心研究以活抗體做為疫苗,並發表論文,引發海內外醫學界的矚目,加拿大、西班牙等國競相翻譯。1964年國際醫學會議第一次在台灣舉辦,即是對台灣的醫學研究已達到相當水平的肯定。
林新澤並以他卓越的論文成就獲得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此後,他擔任聯合國衛生組織委員會委員,派駐韓國、菲律賓,並至剛從澳大利亞獨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為該國擘畫防疫政策,被奉為國賓。
晚年,林新澤回到日本清瀨市結核病研究所擔任教學主任,培養打擊結核病頑強病菌的後進。令人感動的是,他在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依然打起精神回到台灣來培訓肺結核防治的醫療人員。林開泰的六子林晃生曾說,人人都以為他們兄弟中林金生的成就最大,他卻認為二哥林新澤的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