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閱讀館

【263期】講題:在家啟動創造力 書活講堂演講記錄

作者:主講人: 洪淑青 記錄整理: 新港國小教師 王筱雲

親職教育作家洪老師說,婚前她強烈認為,結婚有下一代就該在家當全職媽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是生下雙胞胎姊妹ZOZO(左左)、YOYO(右右)後,她毅然放棄職場的豐功偉績,全力照顧倆姊妹。在孩子學齡前階段,她引導孩子做無限可能的創作,為孩子收集了豐富的愛與笑聲,給孩子一個很不一樣的童年。現在孩子國小五年級了,敢畫不一樣的畫、愛唱歌、愛表演、演講一流,陽光健康。
洪老師說,家是孩子創造力的源頭,學齡前是小孩子創造力的高峰,所以此時期若能在家好好引導孩子奠下良好基礎,通常孩子會有較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0~8歲是孩子最寬鬆、最自由的時期,此乃創作最基本的要件,不要過度填補孩子的空白時間,讓他們有時間做夢,當孩子有所表現時,適時具體給予讚美,不需要急著給太多大人的意見,而封殺孩子的想像力。
該如何在家啟動孩子的創造力呢?(一)讓孩子遊戲─遊戲的過程會激盪孩子的創意,如ZOYO因看了說書人的繪本,自己就畫起了紙TV,當起說書人;(二)鼓勵孩子任何形式的創作─由鼓勵、認同、進而支持,孩子難免遇上難題,大人可適度引導,讓孩子體悟可能的解決方法;(三)營造素材豐富的創作環境─創作材料生活中隨手可得,如鳳凰木豆莢可當樂器、可畫畫,日本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只有高中畢業,但他自幼生長在一個充滿各種小工廠,如玻璃廠、鐵工廠、圍棋石、木工廠的環境,各種豐富的素材給他自由創作的空間,雖貧窮他仍給自己出國增長見識的機會,爾後成了世界知名建築師,並有清水磚這個特色建築的創作。(四)不示範、不否定,讓孩子自己來─否定會給孩子自信心下降,進而期待大人給他答案,萌生的創意可能就此被抹煞,沒有責備與批評的眼神很重要;(五)回應認同他的創作並記錄下來─真心觀賞孩子的創作,孩子會因你真心的面對,感受到受重視,而有自信。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直接鼓勵她持續創作,用錄影機、照相機將作品做記錄,也是不錯的方式,這將成為孩子日後回溯自己成長過程的重要資料;(六)讓孩子看見家人的創意─成人也可以一起創作,讓孩子覺得創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孩子的發展確實較慢,父母該耐心等待;若是先前接受過多的否定,現在我們就該改變自己的態度。用寬大的心胸接納孩子的創作,你會發現,幸福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