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換成種花
62年次的鄭立志,是新港鄉籃仔厝的農家子弟,也是在教會長大的孩子,籃仔厝地理位置劃分特殊,跨界共和村和潭大村兩個村落。洋桔梗引進新港鄉栽種,已將近30年,起初在溪北村最先成立產銷班推廣,也因為鄉內農民建置溫室設備者頗多,鄭立志便是其中一員,於是萌生使用原有設備來嘗試栽種花卉的想法,心想只是將種菜換作種花,應該不至於太困難。
洋桔梗初次試種相當順利,花苞數與莖梗長度都符合市場規格,對於第一次的漂亮採收很是滿意,但花卉配送至市場卻被打為「殘貨」,因為採收期碰巧在五月,而五月是花卉市場的最淡季,花界這樣形容五月份,說「五月的花市好5天敗20天」,反觀菜價無底價,但花市有底價,目前單株價格低於台幣15元就不販售流通,由批發市場直接處理掉,稱為「殘貨」。所幸第二次的種植良率仍高,採收期恰逢七夕情人節,辛勞付出的一切總算有了回報。
失敗沒關係,但要克服問題
緊接著農作物的連種障礙來了,良率屢次下降,他告訴自己「失敗沒關係,但要找出原因,克服問題」,深思後調整耕作,維持一塊地一年只種一次洋桔梗,花苗間隔1至3週分批施種,夏季成長期約2個月,冬季成長期較長為4個月,期間輪作小番茄、無籽西瓜、美濃瓜、彩色甜椒和牛番茄等蔬果,休耕時養田菁、玉米或高粱等綠肥,提供洋桔梗所需要的高纖維腐質。
為了讓花株保持直挺,種植初期要架設格狀的花網,隨著花株成長調整花網高度。鄭立志形容洋桔梗是頭家型花種,低耗工,屬開放型花卉,即使花苞盛放,也可以等待2、3天後再採收,有利人力調度;而玫瑰花則是屬於奴才型的花種,不僅耗工更需悉心照料。但洋桔梗花朵嬌嫩,水氣過多花瓣易腐,因此一定要溫室栽培,一來降低銀葉粉蝨等病蟲害,二來杜絕採收期遇到雨水,避免血本無歸。
克服試種的技術門檻與氣候條件後,鄭立志考量人力與地利,選擇內銷,獨立小農個體戶,配銷台北與高雄花市,本身還兼職花卉運輸貨運,鄰近的花農也都是合作對象,彼此觀摩學習、集體運作、花苗資材、人力調度與產銷運輸等調節。
洋桔梗外銷市場以日本為主,大多透過農會整合產銷,更是台灣外銷第二名的切花,栽種溫度在15至25度間,因應日本冬季無法栽植,而台灣氣候正好適宜,剛好填補所需產量。
吉祥媽祖花
洋桔梗屬龍膽科,花語是永恆之愛,與玫瑰近似,又名無刺玫瑰;瓶插時間夏季約7至10天,冬季生長期變慢約可放置近3週;成長期主要花季在每年的10 月至翌年5月,豐收期恰逢農曆三月的媽祖聖誕,洋桔梗倒過來念還有「更吉祥」的諧音,因此又稱媽祖花。花色組合富麗而多變,從素雅單色、漸層浪漫到雙色鑲邊都有,但熱銷花種往往會因為市場潮流而改變色系,因此會等比例栽種約五種色系,藉以分攤花價的高低波動。
樂居田園新生活
比鄭立志小2歲的太太邱欽釹,來自元長鄉一處菜苗育苗場,因農務上的往來,結識彼此,她說「他很善良」;夫婦倆人樂於農忙,享受田園生活。鄭立志風趣的說「送9999朵玫瑰算甚麼?我送妳一畝花田」頓時一陣歡笑。
生活重心不是過節慶,而是農務優先,農忙時,三個女兒外加兩位外甥女,是家族裡的「五朵花」,幾乎每週末都會協助,還有整個家族和青年夥伴都是農力資源,年齡層從3歲到80多歲,點心媽媽及時提供餐飲,是最給力的中途補給站,彷彿回歸最初心的農村互助樣態,如同邱欽釹說道,「農忙時的中途休憩,大夥坐下來吃喝閒聊,才是最最甜美的日常」。
去年試著讓孩子們和姪孫同輩管理一小畝農地,從種植到收成,體驗農場經營,讓孩子們學習除了課業外,更重要的生活態度養成與體驗。農閒時共同聚餐或出遊,也會籌辦家族親友活動,如:聖誕晚會、音樂會、模擬射山豬比賽、地獄禮物交換等,凝聚家族向心力,宛如社區型嘉年華會,紅毯舞台、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樣樣來,可說是維新田園新生活的模範家庭,賦予田園新生活的富麗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