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健康社區

【377期】懷念——素園那位喜歡唱歌的長輩

作者:陳錦煌◎創會董事長

素園最年長的長輩,走了!享年103歲;前些日子,他的媳婦來看診,我問了才知道。
這位素園長輩人生的最後二十幾天,因為嚴重褥瘡,住院後傷口一直困難癒合,接連併發肺炎及敗血症,治不好才離開;一位生命力如此堅強,兒子以及一位從小辛苦撫養長大的雙胞胎孫子,相繼比他提早離開,很難想像,人生遭遇這麼多不幸,只有唱歌能給他一點點快樂的長輩,竟能活到103歲,才靜靜地、有些孤單地走了,聽來,令人不勝唏噓!
提到素園長輩,我就想起當年他那對唸國中的雙胞胎孫子,也想起那時基金會「一村一關懷」的工作伙伴;在2012年我二度回任董事長之前,高燦老師及一群社區工作組的義工們,在基金會1994年開始「懷夢卡」工作後,慢慢接觸到新港每個社區中總多
少有些經濟較弱勢、或家庭變故導致孩子學習偏差、或發生緊急事故等,需要左鄰右舍伸出援手的案例;這一對素園長輩從小帶大的雙胞胎孫子,正是典型的隔代教養,像這類例子新港還有很多,基金會不僅募款每年給孩子們一個夢,也針對特別需要者,每月鎖定關懷一個案,是「一村一關懷」的由來。
這對孫子非常好動、調皮,上課時連一分鐘都坐不住,常常在班上惹事、打架,不僅和同學打,甚至雙胞胎間也互打;他們的打,不是好玩的打打鬧鬧,而是宛如拼死拼活、不擇手段、不管部位、一直要打敗對方的用力扭打,同學、老師、阿公屢勸不聽,學校管不了,只好介紹到基金會,收為一村一關懷的對象,那時基金會相信輔導工作尚未開始,幸賴曾擔任國中管理組長的高燦老師及義工們的熱心協助,我們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介入,只好嘗試每月家訪、陪伴、噓寒問暖,有時送點小禮物,阿公帶雙胞胎到我診所看病,我多花時間聊聊,希望這對雙胞胎行為可以有所改變。
國中階段是沒有多大進展,畢業後,我陸陸續續從他阿公口中知道他們的狀況。高中選擇職業學校,畢業後就業,放假孩子回到新港,三不五時還會來到診所跟我打聲招呼,並分享他們就業的心得;阿公找我看病,問到這對寶貝孫子,總流露出苦盡甘來的表情,我想基金會二年多的陪伴,多少還留下一些好的影響。
談到孩子的爸爸,問題更大,之所以需要鄉下年老的阿公隔代教養,是因為父母婚變後,五個小孩被拆開分散照顧,阿公單獨代替不務正業的爸爸養育這對雙胞胎長大,可能從小缺少溫母愛的擁抱,只見雙胞胎間不停地動手動腳,也沒有人教他們是與非,長大後才型塑如此粗暴的相互對待方式,這是後來我堅持相信輔導工作愈早開始效果越好的原因。
阿公年紀大了,許多事情容易忘記,後來,兒子及雙胞胎之一不幸一一過世,這時,我關心來就診的阿公,對這些意外好像也沒多大反應,因家裡除了外籍看護,沒其他的伴,我建議阿公到素園來,至少有些年紀相仿的伙伴,可以一起聊天、一起歌唱。
阿公年輕時曾是早期傳統戲團的台柱,還記得些老歌,由於這項嗜好,到了素園後,他如魚得水,麥克風一拿到手,精神百倍,百病全無,看不出是百歲高齡,聽媳婦說,若在家裡沒有歌可唱,有時會亂發脾氣,甚至拿起拐杖打外看。
很可惜,阿公住在新港街面外的村莊,不方便要求外看每天用輪椅推到素園,不然的話,素園其他的長輩,不知道可以從阿公的歌聲中,得到多少歡樂?也不知道阿公可以在歌唱中,唱出人生多少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