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智慧型手機、平板與電腦早已走進家家戶戶,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數位內容與長時間的螢幕使用,許多家長仍心存疑慮:「孩子會不會太早沉迷?會不會影響專注力與視力?」這次親子工作坊以「數位時代下的陪伴與創造」為主題,讓家長與孩子正面討論科技對生活的影響,並透過互動討論、遊戲分享與親子手作,重新找回家庭陪伴的價值。
活動開始時,講師引導家長與孩子分享家中3C產品的使用狀況。有家長說,平板是孩子做功課的好幫手,但也擔心傷眼;有孩子坦言:「我喜歡用手機玩遊戲,可是媽媽常叫我不要玩太久。」透過真誠對話,雙方理解彼此的需求與顧慮。經過討論,大家共同訂下三項家庭健康使用3C 的約定——不影響作息、不影響功課、固定休息時間。
在討論後, 講師安排「親子翻翻樂」,家長與孩子必須牽手合作翻撲克牌,配對成功才能拿走,最後比誰牌最多。由於雙手受限,翻牌難度提升,笑聲不斷。隨後的桌遊時間,有需要策略思考的,也有比手速反應的,讓親子體驗到不用螢幕也能同樣投入的樂趣,提醒大家生活中還有許多不依賴3C 的互動方式。
下午的重頭戲是「蜘蛛人發射器」,不同於滑手機、打電動的即時刺激,手作需要耐心與細心。家長與孩子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剪裁零件,有人負責組裝,也有人負責測試發射距離。每一次調整都需要等待與觀察,孩子在反覆嘗試中,學會了慢下來思考,享受過程的樂趣。一位媽媽原本擔心孩子坐不住,卻看到他全神貫注地調整彈力帶,還主動幫其他人,忍不住笑著說:「原來他這麼投入!」這段沒有螢幕的時光,讓親子在真實互動中找到比虛擬遊戲更珍貴的成就感。活動的最後,孩子說:「今天很好玩,因為我跟媽媽一起做東西,而且可以自己決定怎麼射得比較遠。」家長則分享:「我發現孩子的創意很多,只要給他材料和空間,他就能自己想出辦法。」這次工作坊不僅讓家長與孩子思考3C 使用的界限,更透過無螢幕的互動,重新體驗了陪伴的美好。
家長與孩子不僅共同探討了科技使用的界限,也在遊戲與手作中創造了屬於彼此的回憶。感謝家庭教育中心的佳慧老師和惠瑜老師,精心設計多樣有趣的活動,帶領家長與孩子共同體驗,讓大家度過難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