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主題深入探索新港特色的三種「家」:「藝術的家」、「回憶的家」、「無私的家」。
編輯組實地走訪,採集人物故事、梳理家的點點滴滴,透過文字延續美好的記憶。影像組利用短影音發揮創意,舉例從關鍵字找主題、從視覺找題材、從諧音玩反差等,啟發學員用嶄新的眼光詮釋地方文史脈絡,融入幽默感、自身生命經驗與想像力,發現原來寫文案、拍影片可以這麼簡單。
各組學員彼此激盪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並且充滿自信,難以想像在這之前大家是短影音小白。有趣的是學員們不只做幕後,也發掘幾位人設鮮明的IP 潛力股,採訪編輯及影像創作,能讓更多人體驗微笑故鄉之美,看見大家紀錄新港的日常風貌樂在其中,實在是太「港」動了。
相較於香火鼎盛的奉天宮, 緩緩繞向後方的大興路,有著陪伴日常的雜貨店、青草店、嫁妝結婚用品百貨行等,更有歷時兩年修復的林懷民新港老家——林開泰診療所舊宅「培桂堂」,與充滿家族情感回憶的「妙妙學棠」。再往巷內走些,則見以「台灣阿里山畫家」為名的「林國治美術館」,原有水泥建物歷經整修,轉化為令人驚豔的藝術平台。
移居嘉義後,造訪新港已成為我的日常,但卻是第一次,如此深度認識這個宗教文化重鎮。
感謝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用心安排,很開心與「許原影像設計工作室」聯手,分別針對「刊物採編」及「短影音創作」為題,和橫跨不同年齡層的學員們,實際走入採訪現場,在週末短短兩天,完成令人驚豔的作品,也同步期待外來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