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芹◎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助教
今年的採編營和去年相比多了幾位外地人和地方長輩參加。
透過走讀採集了不少社區景點的照片;在緊鑼密鼓地課程中,也完成了數期會訊目錄的建置。
我們發現,社區的長輩對於參與這一類的活動很有熱忱,雖然在平台操作時遇到了一些技術上的困難,但將平時在社區拍攝的照片上傳到平台後,他們看起來都很有成就感;有些年輕的學員能夠很快速的完成並協助其他學員,表示希望能學到更多東西,這樣的回饋令人興奮不已。
透過走讀活動,不只讓在地人瞭解社區生活與文化,也讓外地人體會如何觀看地方的人與事,再利用維基平台為地方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資料集,讓更多人認識新港,這樣的知識循環可以說別具意義!
王文岳◎臺灣維基數據社群共同發起人
這次的新港文化採訪編輯營算是一個相當新的嘗試,一直以來新港文教基金會透過【會訊】以及各式的在地採訪與紀錄,累積了相當大量的紙本與數位資料。在 2023年的採編營中,透過維基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s)收集圖片,再透過維基數據(Wikidata)建構鏈結資料,最後再以 Wikishootme等工具呈現地理資訊系統 (GIS) 資料或是再與【會訊】的內容產生交互標記,進一步推展數位資料的應用可能性。
上圖是在這次活動以前 Wikisootme平台上新港鄉的樣子,紅色的點點表是有 Wikidata 條目標 GPS 但是沒有圖片; 藍色點點指的是有 WikimediaCommons 圖片標有 GPS 但是沒有連結到條目上面; 綠色點點則是既有Wikidata 條目也附有圖片。可以看到新港鄉雖然有許多知名的景點以及活動,但收錄在 Wikimedia Commons 的圖片數量比較少,同時 Wikidata 資料的紀錄也比較少,或是說沒有增補對應的資訊。
經過了兩天的努力,第一天帶學員們走遍了新港的大街小巷,從廟宇、街市每一個角路都沒有放過。除了進行照片的紀錄以外,也透過資料彙整逐步建構整體新港鄉的 GIS 資訊,在未來只要透過 Wikidata 或是 WikimediaCommons等平台,都能很迅速的獲得新港鄉的地點資訊,並且不再被商業地圖限制使用的可能性。
另外一個本次工作坊的重點中,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的編目工作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數位資料日益漸增的現在,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查詢機制就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透過 Wikidata 的編輯工作就能協助【會訊】建構到達篇目等級的內容索引,提供每一個篇目國際通用的唯一識別碼,對於未來【會訊】作為研究素材或是文獻管理都有很大的幫助,未來若是有跨國、跨單位文獻交換的需求,也能透過這個識別碼作為資料檢索的依據。
同時透過工作坊建立的地點資訊,能用於標註【會訊】的內容,讓【會訊】檢索不再只透過全文檢索,而是更加符合語意,為你的搜尋結果提供更加貼近的結果,不再跟你牛頭不對馬嘴。
整個新港文化採訪編輯營的活動,嘗試的就是希望透過新港文教基金會原有豐厚的文獻資源,搭配現地考察的資料。建構一個從地方出發、由社區進行,對全球共享的「地方鏈結開放資料集」。在活動中所有內容產出,都相應於開放資料五顆星中的最高級「鏈結開放資料」,而「鏈結開放資料」也是目前許多機器學習或是大數據應用上時常使用的資料源,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便能為這些應用添加許多「地方觀點」,而不是只有「城市」的資料,我們社區也有。
黃建棠◎新港閱讀館館長
採訪編輯營第一日上午由新港資深嚮導,帶領同學們兵分兩路實地走訪新港街面的大街小巷,有別於一般走讀活動的走馬看花,大家在實地考察的過程蒐集豐富的公共設施、店家、景點等資訊,並拍攝照片、透過手機GPS輔助留下照片的後設資料(Metadata)。後續回到室內教室,由課程講師引導同學彙整實地考察獲得的豐富資料,並學習透過HackMD 線上工具,進行多人共同編輯,練習以Markdown 語法進行線上共筆。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27 人合作將上午實地走訪新港街面蒐集到資料,有條有理彙整為45項實用的旅遊資訊。
次日老師引導同學透過電腦連線,實際進入維基百科系統的進行編輯實習,我們在維基數據資料庫(Wikidata)站臺練習出版資料的書目建置、於維基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s)站臺上傳圖片、聲音及其他多媒體檔案,並練習建立完整的後設資料,在新港鄉分類之下新增了40餘個景點項目,學習過程中講師還特別解說維基百科不同站臺之間的連結關係與資料庫分工應用的模式。相信參與本次採訪編輯營的同學都收穫滿滿,透過實習的階段熟悉多項維基百科的編輯工具,往後也能持續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資訊分享至維基百科,乃至將相關經驗應用於未來的求學過程或工作中─終身受用。
社區營造是新港文教基金會的重點工作,歷經36 年的經營深耕,新港已累積濃濃的文化氣息,歡迎大家運用維基百科網站系統上的最新資訊(網址:https://reurl.cc/kXKEbq ),規劃下一次到訪新港市區的深度旅遊遊程。
王伯祺◎國立新港藝術高中教師
去年的九月份,有幸接獲成大歷史系許宏彬教授及新港文教基金會的邀請,我開始參與了2023年新港文化採編營的籌畫活動,經歷了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二十多位來自各地的學員及文教基金會的義工,終於再次齊聚新港藝術高中電腦教室,展開為期二天的學習活動。
本次營隊與以往有些許的不同,除了搭配在地原有的豐富文獻及新港文教基金會各期的會訊之外,感謝老天爺的幫忙,在颱風過後的隔天,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兩條路線,讓學員們實際上走出教室,穿梭於新港的大街小巷,透過導覽老師的解說,收集許多照片資料,再彙整於維基平台,逐步建構起整體新港地區的GIS 資訊,也讓未來的使用者能對於新港的人、事、物有更正確與深入的了解。
國立新港藝術高中自2022年任以真校長到任以來,開始積極推動雙語教育並與國際接軌,更於今年通過教育部SIEP——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及學校國際化的補助,希望能帶領學生立足新港,放眼世界。本次的活動對藝高而言就是個新的開始,也給了我們許多觀念上的啟發,學校是個傳遞知識的空間,藝高作為新港的一份子,對於將在地文化讓更多人深入體會理解更是責無旁貸,相信未來我們能與基金會及台灣維基媒體有更多的互動與合作,透過維基平台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培養更多年輕一代更關懷腳下的這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