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培桂堂的大門
「培桂堂」,位於新港奉天宮後面的大興路上,是當地居民稱為詩人良醫——林開泰醫師的故居,也是享譽國際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的故鄉。林家子弟散在台灣及世界各地發展,這裡曾經門戶緊閉。2016年,嘉義縣政府鑒於林宅的文化價值,將「林開泰診療所舊宅」指定為古蹟,林氏家族秉持「公爾忘私」家訓,捐出宅第。透過公部門出資整修,於2022 年重新開放,讓這座古宅第,重新開啟大門。
建築特色
「培桂堂」,建造完成於1933年,是父親林維朝秀才為兒子林開泰醫生準備的診療所跟住宅。重整後的培桂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草皮及參天的柏樹,右側是大鄧伯花道,淺紫色花廊,是歇腳、閱讀的好所在,可通往後側的星巴克。建築的本體,是一座融合洋式、日式的閩式建築,家中一景一物,沒有過多的雕飾,充分展現這個仕紳家族樸實敦厚的家風。
仁醫嚴父——林開泰
走訪林開泰醫師的診間, 藥品櫃裡陳列著盤尼西林等藥品,這在當時是昂貴的藥物,不惜用以診治病人,遇見貧者卻又不收診金,可見其仁者醫生的胸懷。林開泰跟其兒子林新澤皆在此開業過,維護新港居民健康,二二八事件當年新港是重災區,也救治無數傷者。
走進大廳,「培基固本貽謀遠,桂子蘭孫衍慶長」的對聯,訴說著一代仕紳家族對開枝散葉、望子成龍的期盼。大廳兩旁的新娘房、榻榻米間的展示,讓人一窺林家其樂融融的生活畫面,及長大後孩子新婚成家立業的歷程。踏上後宅的前廊,據說在磨石子的廊柱間,就是懷民老師童稚時的第一個舞台,他從小就喜歡表演。
先生娘持家有成
林開泰醫師極重視家中11 個孩子的教育,先生娘吳秀春女士是幼教老師出身,對孩子的照顧、教養皆親力親為,三代人43名成員中,有15位博士、24位碩士,新港人因此暱稱這裡為「博士窩」。家中豐富的藏書,讓懷民老師接觸了魯迅《吶喊》和現代舞創始人《鄧肯自傳》,對他書寫小說及走上舞蹈之路,提供豐富的養分。
大家的家——培桂堂
如今,來自國際、台灣各地、新港的人,不約而同踏入培桂堂,培桂堂由林家成了新港的家,大家的家。新港文教基金會受嘉義縣政府委託管理,與義工們的愛心共同辛勞經營,讓大眾得以近距離沈浸在林家的故事中,進而連結了新港由清末、日治到現代的發展足跡,一棟家屋,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