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我參與淨港計畫志工服務的第2年,這是與媽祖每年美好的約定,感謝媽祖讓我從一位普通跟隨信仰的香客,過去接受他人服務提供而有機會轉變成服務供應者的角色,也在服務供應的過程中,學習觀察行為、與人應對及食物惜福的精神,在2019的這一年中,媽祖讓我順利完成志工服務後,同時我也承受從小扶養我成人的祖母圓滿辭世,冥冥之中的安排,並沒有讓我措手不及,反而是一個讓自己體驗生命無常的成長課題。
接著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我們的生活型態改變了,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政策,許多大型活動轉型線上或取消,為了健康防疫,付出太多成本資源,受到衝擊的宗教民俗活動也是深受其害,印象很深刻是自2020到2022年,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了守護志工健康安全不開放志工報名淨港計畫,所以3 年無法參與新港遶境淨港志工服務,內心還是有些許無奈,不過每年在新港迎接大甲鎮瀾宮媽祖的固定行程不變,我還是來到新港感受在地的熱情,雖然在防疫政策下,參與人數遽減,許多跟隨媽祖的信眾紛紛避開人潮擁擠時間,不過對於信仰的堅定與承諾還是不變,我觀察到惜福供餐的服務依舊提供,只是因應防疫政策,改以外帶、免洗餐具使用,我相信這些熱情的在地新港鄉親,做好防護措施辛苦服務,只為一年一度的大甲鎮瀾宮南下遶境活動,3年下來,免洗餐具的累積使用數量是相當可觀的,且成本資源相對倍增,在環保與防疫之間拉扯,還是以健康為第一優先。
在這3年無法參與志工服務的過程中,除了觀察因應防疫政策與提供服務之間取得平衡的改變外,更讓自己反思後疫情時期身心靈修復議題,環保與惜福依舊是服務的核心價值,以此核心價值對應信仰的正向宏揚力量,服務不僅是身體力行、自我實現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內省收斂,除了持續推廣環保、惜福理念,也必須學習因應各種不同衝擊,同時內心也浮現這3年中自己面臨至親阿嬤的離開、疫情衝擊影響等生命無常顯像,信仰的力量如同媽祖在海上光明的燈塔,讓我們面臨未知的未來指引方向,在無常的黑暗恐懼、焦慮中,讓我們更活在當下,新港遶境淨港計畫志工服務是媽祖給我學習的因緣,期待疫情過後,持續這份因緣服務大眾,時刻謹記與媽祖的美好約定,更承諾奉行助人行善的精神,讓社會持續正向良善循環,循環概念不只是環保的行為,更是形塑世代共融、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