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培桂堂 沉靜遊訪

【365期】培桂堂步道鋪設側記

作者:劉文賢◎環保綠化組組長 / 郭秀麗◎綠點工作隊成員

劉文賢◎環保綠化組組長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故居,林開泰診療所舊宅,民國105年捐贈給嘉義縣政府為縣定古蹟,名號為「培桂堂」,由新港文教基金會管理營運,1月4日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1月份正逢春節連假,加上2月8日星巴克開幕,訪客爆增,原本綠意盎然的草皮,因原先沒規劃步道,逐漸禿黃。
基金會環保組義工,長期投入社區清潔綠美化服務,過年前剛好替新港客廳草地鋪步道,於是基金會請託環保組幫忙,在培桂堂如法泡製。我與綠點工作隊經過多次的場勘、放樣,楊燕敏老師負責挑選石材與數量,2月17日馬上進料,因為石板和陶磚堆高機無法進入大門,需動員義工搬運,19日當天庶務組發動10 幾位伙伴,每塊石板重量在10公斤以上,將近300塊的石板和陶磚是很耗體力的工作,草皮下層的土摻雜碎石磚角,也必須一一挖除,比想像中更加難施作,幸好有庶務組的義工幫忙。
綠點工作隊成員大多七八十歲了,在步道施工時一點也不馬虎。鋪設過程因石板厚重、板面凹凸,且厚度不一,弧度不斷調整,翻轉整平,試鋪一改再改,真是吃盡苦頭。隔天進行步道石縫填土作業及細部整理,完工後綠點成員也試走步道。在綠點工作隊、環保組、庶務組等義工的分工合作下,短短一天半時間即大功告成,義工精神使命必達,並帶給培桂堂遊客舒適的遊憩空間。除了導覽解說義工外,培桂堂的花草樹木也需有義工長期投入維護,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共襄盛舉。
另外,培桂堂的周遭停車問題也值得省思,大興路原本造街的美意打了折扣,停車亂象有待改善,可喜的是附近店家擺設已經有所改變,比之前整齊,這是好的開始,善的循環。
培桂堂的誕生,希望為新港社區創造雙贏,共好共存,營造優質的生活品質。

郭秀麗◎綠點工作隊成員

榮耀的任務
2月中旬,環保組組長劉文賢轉達了基金會的請託,為保護培桂堂草皮,要「綠點」夥伴們幫忙鋪設一條步道,引導慕名「星巴克」而來的群眾走到大鄧伯花廊,再到後院的星巴克享用咖啡。平均年齡已越七十好幾的五名「老」義工,接獲任務,即共約前往實地了解狀況。
勘察—討論—備料—施工—檢討再修正,是固定的SOP。有近30年長期共事的經驗,大家已培養足夠的默契,建立共識後就依各人所長,分工合作,使命必達。而此次林懷民老師家族無私奉獻新港的古厝,讓鄉親及各界十分欽敬,能夠付出一點點的力量參與其中,夥伴們亦覺十分榮耀。

狀況百出,考驗體力
直線的步道,感覺稍顯呆板,但為做出曲線優美的步道,著實讓大家吃盡了苦頭。實地勘查時我們就地取材,拿到一條澆草用的長水管試「畫」曲線放樣,再兩頭走看,不斷調整,直到滿意為止。沒想到隔天正式施工時卻是狀況百出,沒有原本想像的順利。
為了配合古宅的「古味」,我們選擇天然的石板,但因40公分的長石板缺貨,只好改用三塊方形石板併排,這是綠點團隊的初體驗,結果好不容易鋪設快到盡頭時,才猛然發現厚重又併排的石板,竟完全無法隨水管曲線鋪出柔美的線條,且無法完美的收尾。一時大家的臉發黑發綠,只好檢討再商議,重新一塊塊搬出石板,再調整鋪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