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人物誌

【372期】新港首家醫院創辦人 林玉錡醫師(下)

作者:文:林昭儀◎Digitimes Asia 主編、林雨德◎林玉錡長孫 照片提供:林東哲◎林玉錡長子

崇尚科學的高明醫術
林玉錡曾告訴長孫林雨德一件真實案例:有婦人帶了襁褓中的幼兒來看病,述說她的孩子日夜哭鬧不休。當時在診療間,幼兒持續哭鬧,婦人於是掏乳餵食。林玉錡見幼兒吸奶,將乳汁和著婦人的汗水和幼兒的淚水一齊吞下。林玉錡見狀,他的化學知識讓他聯想起化妝品中的重金屬很可能就是元兇,立即告訴婦人:「回家去,洗淨化妝品,也別再塗抹化妝品。」結果幼兒逐漸復原。2012年,日本產業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日本幕府時代武士階級的孩子都有嚴重鉛中毒的症狀,很可能是母親大量使用含鉛的化妝品所致,印證了林玉錡過人的醫術與智慧。
新港耆老周宏松的妻子陳金鳳與林玉錡的五女兒林秀美是小學同班同學,曾到玉錡先生家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後院有個新港獨一無二的焚化爐。據說在林玉錡的觀念中,家裡一時用不到的東西,都該送進焚化爐,家裡才能保持清爽乾淨,不至於像收破爛的儲藏所。林東哲則指出,林玉錡喜歡簡約或許只是個性使然;其實那個焚化爐是用來焚燒醫療廢棄物以免造成汙染,注重清潔衛生應該是醫事人員的基本衛生守則。在那個時代,在自宅的醫院設焚化爐的觀念是十分先進的。林玉錡醫師崇尚科學、注重衛生整潔。可是也因為如此,他無法和綁小腳,吃檳榔、豬血、燒酒螺,用偏方治病的媽媽劉金英好好相處。

宅心仁厚的大家長
林玉錡與夫人曾麗真是青梅竹馬的朋友,曾家就住在林家隔壁。林玉錡赴日留學前,林春旺開始要為長子找相親對象時,林玉錡立即問:「曾家那個比較『恰』的女兒嫁了沒?」長輩們看他心裡早就有了佳人的倩影,就去提親了。曾麗真婚後就隨林玉錡到東京,為他打理生活起居。
林玉錡27歲回到新港開業,診所一直非常忙碌;做為長媳的曾麗真則領著妯娌,打理這個大家庭的各種家務。在鄉下當醫生,都是百科醫生,除了牙科外,什麼都要會治。
林玉錡是受到弟妹與姪子女們敬愛的大哥和大伯,對他們的愛護無微不至,又協助成家立業。有一年為了幫自己的女兒訂製和服,也順便幫每個姪女都訂製了一套。林玉澤四女林淑美還記得,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林玉錡擔心自家小孩在外面不安全,就在庭院裡設立了單槓和鞦韆,讓林家孩子們能夠在自家庭院玩。
林玉澤的太太黃秀蘭年輕時曾患了嚴重的腎臟病,一度命在旦夕,在林玉錡的悉心診治下康復。「我母親常告訴我們,她的命是大伯救的,我們都要對大伯心懷感恩和敬重」長女林錦蓮說。黃秀蘭後來享壽92歲才離世。

為子姪輩啟蒙藝術之路
林玉錡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學會彈奏手風琴和吹口琴。當時新港只有兩戶人家有唱片播放機,一家是林蘭芽,另一家就是林玉錡。林玉錡家的那台,是他妻舅曾伯麟找材料組裝給他的。林東哲回憶,小時候父親如果帶他們到嘉義,就會到唱片行買唱片。林醫師聽的音樂路線很廣,買的唱片有古典樂、日本流行歌曲,還會買童謠唱片給小孩,家裡經常都播放著音樂。或許就是在這環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兒子們自然也就走上這條路。
林玉錡醫師有三子六女。學校寒暑假時,他會聘請台南師範等校的西畫與國畫名師到家裡教孩子們繪畫。林蘭芽孫媳陳素雲表示,當時玉錡醫師也開放給對繪畫有興趣者免繳學費一起上課,培育出林國治(出身嘉義水上,當時任教於新港國小) 等大畫家。
除了音樂和繪畫,長子林東哲深刻記得父親還從嘉義找了芭蕾舞老師來教妹妹們。當時也把新港其他醫生與親朋好友家裡的女孩都叫來一起學。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四、五歲的時候,也常趴在窗台上看著姐姐們練舞。
林玉錡的診所忙碌,平時陪伴兒女的時間並不多。兒女也都十幾歲就到外地如台南就學。或許是因為被迫放棄自己喜歡的化學而習醫,林玉錡未曾要求子女必須習醫,而是對子女的專業選擇給予完全的尊重。他支持大兒子林東哲自己在台南找老師學小提琴和鋼琴,賣了三分地,協助他買了一把捷克製的小提琴;當他看到兒子鋼琴彈得不錯時,也訂購了鋼琴,讓他能更加精進。當時是1950-60年代,台灣經濟仍相當窮困,一部進口鋼琴的價格,恐怕是一般公務員好幾年的薪水。
林玉錡的三個兒子都步上音樂之路,長子林東哲是嘉義師範學院(前身嘉義師範、嘉義師專) 最資深的音樂教授,也是嘉義大學音樂系的創系系主任。他是小提琴教育家和作曲家,造育英才無數;次子林秀仁是傑出的爵士鋼琴家,曾是台視樂隊和鼓霸樂團的鋼琴師;三子林秀三是留學維也納的大提琴教育家,在國內各大學任職。六個女兒們雖大多在家相夫教子,也都有藝術天分。大女兒林惠珠任教職,有編織的專長;二女兒林惠美在所住的加州矽谷一帶的華人圈是有名氣的畫家;三女兒林都美歌喉很好,在藝專受過聲樂訓練,年輕時曾經上過幾次電視演唱;四女兒林紀美在銀行上班,但私下也畫畫自娛;五女兒林秀美是夏威夷的畫家;六女兒林芬華也一直都有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
林玉錡除了會買唱片聽音樂外,也是新科技產品的嘗鮮者。長孫林雨德回憶,阿公很新潮,市面上有新的流行,他就會買來用。像是1980年代開始出現隨身聽,轉眼他就買了一台,但是也一轉身就送人了。他認為家裡用不到的東西,都該送給有需要的人,家裡才能保持乾淨清爽。「家人最受不了他的一點就是他也會把親人『看似不用』的東西送人」林雨德說。

暮年──老驥伏櫪
1970年左右,林玉錡仍擔任新港衛生所主任。他偶然看到日本政府招募國外醫師到無醫村服務的消息,毅然辭去衛生所工作,前往日本偏鄉千葉縣船橋市服務,即便僅剩幾個月就能領退休金,他也不在乎。仁醫之心,只看到天下蒼生病痛折磨之苦需要有人前往解救,卻絲毫不在意要為自己存退休老本。
林東哲嘆了口氣說,父親就是這麼淡泊名利的人。林玉錡晚年患直腸癌,有幾年的時間住在天母,就近榮總,方便就醫。當他往生後,子女清點他的財產,發現他的存款只剩新台幣十萬元。
林醫師家中客廳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此老不徵名逐利」,下聯為「其人能起死回生」,誠哉斯人也。林玉錡享壽88 歲,至今許多新港的鄉親對這位慈愛的老醫師依然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