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相信新港

【311期】創業維艱 守成不易

作者:陳政鴻

1989年基金會在中山路媽祖大樓對面租借的會館,創業維艱的開始各項服務。
97年前,1921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當年的台灣知識分子、士紳期待能為台灣開啟文化大窗,宣示台灣文化協會,以謀提升台灣文化為宗旨,並且透過舉辦通俗講習會、夏季學校、文化講演會、組織電影隊等宣傳新思潮、新觀念。
31年前的同一天,也就是1987年10月17日,在創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登高一呼,許多鄉親出錢出力下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
不同的世代面對不同的社會議題,同樣是集眾人之智慧與勇氣,為改善當前問題而努力!

「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以來的五大核心工作﹕圖書推廣、藝文展演、環保綠化、社區關懷、國際交流等都持續用心推動。
在圖書推廣方面﹕「阮位紀念圖書館」在暑假期間,書籍借閱量由4本提高到8本,反應相當良好,不僅增加借閱書量,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另外期待已久由「台灣哈雷車主俱樂部」、台北合眾汽車有限公司贊助的新行動書車,也預計於明年中交車,內部設備有「廣播系統/多媒體播放器/液晶電視……等」,命名為【維泰號行動圖書館】,將可巡迴鄉內各村落,服務較偏遠的鄉親、學童。
在藝文展演方面﹕在農會25號倉庫,近幾年度排程滿檔,成為鄉親及鄉內學生吸收藝術養份的最佳地點。
在相信工程方面﹕已成立8年,目前共有5個據點,陪伴關懷國中、小學生,約80位,除課業輔導外,也安排參與食農教育、點心烘焙製作、非洲鼓樂器體驗、成立相信樂團、到教會獻唱,並教導孩子將感謝化為行動,到長照中心表演給爺爺、奶奶欣賞。
「基金會」最主要的目標,是建構一個安全、文化、健康、互相扶持溫暖的新港社區。目前遭遇的困境,捐款人數與金額同時下滑,離年度目標尚有數百萬的差距,期待鄉親好友對基金會舉辦的活動,除了積極參與外,更能實際付諸行動支持,持續捐助款項。回到故鄉新港時,多多到「新港客廳」消費及上網購買「自然米」、「自然米香」、「鳳梨醋」……等,幫忙動口宣傳,也動口品嚐,您說的每一句話,咬嚼每一口米香,對基金會都是如此的重要。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雖然路途千里遠/總會暫時給阮思念想要返/故鄉/故鄉今何在/望你永遠在阮心內/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每當夜深人靜,聽著YouTube傳來這首熟悉的會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我嘗試從歌曲中體會前輩們的創業惟艱,同時尋求突破「守成不易」的困境,期待跨世代的攜手合作,鄉親無私的奉獻,讓基金會繼續大步邁進!

基金會以不灑農藥、不施肥料耕種的「自然米」,衍生的「自然米香」、「醋咪‧鳳梨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