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相信新港

【363期】基金會點點滴滴

作者:陳政鴻◎本會董事長

想分享的內容太多,篇幅有限,請容我如記流水帳般點點滴滴道來。

天涯若比鄰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日本飛驒市觀光協會與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因緣從1994 年開始,到了2017年更推進至飛驒市役所與新港鄉公所正式締結友好城市。因新冠疫情睽違3年的實體交流,在雙方殷切期盼下,終於在2月9日由飛驒市都竹淳也市長及市議會澤史郎議長等多位議員組團,抵達新港展開為期3天的參訪,所到之處都受到各界鄉親熱情款待。
首先蒞臨奉天宮參拜,歡迎紅色長布條早已高懸大門前,都竹市長、澤史郎議長見到布條上寫著自己的名字,開心地不停拍照留念。感謝何達煌董事長暨全體董監事高規格的接待。
隨後參訪新落成啟用的鄉公所大樓,由新任葉孟龍鄉長與前任林茂盛鄉長共同接待,一進入公所大廳,映入眼簾的就是介紹有關飛驒市地理、風俗、人文,特別是古川祭等各項的佈置。日本友人必然感受到新港對飛驒市的重視程度,感謝公所同仁的用心。在新港農會邱晉煌理事長、林雅欣總幹事的安排下,參觀舊穀倉改造的「新農豆食堂」,品嚐在地農特產所製成的餐飲,並參觀新港農會蔬菜包裝廠、信用部,鄉公所還安排逛傳統市場、溫室蕃茄農家、養蜂人家、香藝園區、六興宮、魅力商圈等,瞭解新港各項在地產業。到國立新港藝術高中參訪,任以真校長以流利的英語、日語介紹學校概況,讓人印象深刻,並請貴賓體驗VR 元宇宙設備。目前新港國小、文昌國小、復興國小、新港國中等,都已與飛驒市相對應學校有多次視訊交流,期待很快能相見歡,有更多實體互動,共同為新港的孩子拓展國際交流的平台。
最後一天來到基金會的新港閱讀館,參觀剛裝修後的閱覽室,市長期待未來能提供更多的日本兒童繪本,讓新港孩子透過閱讀來認識彼此。
雖然事前一再囑附,交換的禮物意思到了即可,但還是讓他們帶著我們濃濃的人情味滿載而歸!
即將到來4月19日的古川祭,基金會與公所正籌備組團前往。

培桂堂啟運、義不容辭
培桂堂元月份正式營運,接著星巴克也於2月8日開幕,因遊客如織、絡繹不絕,造成庭院裏原本如茵的草皮,有些走樣。利用2月19日社區清潔日,由綠點工作隊、環保組與庶務組20多位資深、年輕的夥伴合力規劃,場勘、購料、放樣,費時2天的時間,將厚重的石板,建構出一彎美麗曲線的步道,就如同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毅力與智慧,慢步其中,深感義工們
的艱韌與辛勞!在此再度表達深深的感動與感謝!

創會陳醫師與幕後功臣
1981年陳錦煌醫師返鄉開業,1987年創立新港文教基金會,1996年成立扶緣服務協會,四十多年來,將人生最重要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家鄉新港。
以陳醫師的各項條件,大可留在台北發展,享有高收入、高社經地位,就算回饋家鄉幾年也該夠了,有種種太多太多的理由,該回台北與家人團聚,陪孩子成長,享受天倫之樂,但陳醫師最終還是選擇留在新港。由其夫人陳青周教授獨自在台北,肩負起在台大醫學院的研究、教學工作並兼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的多重責任!陳醫師得以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守護社區健康、環境保護、陪伴長輩、學童等公益活動。陳青周教授在2月16榮退,同時也發表新書《走過臺大藥理半世紀》,陳醫師賢伉儷都是各自領域上的典範,對台灣社會做出多數人無法企及的貢獻!
陳青周教授與陳醫師和家人的犧牲、包容,不是我隻字片語能表達的,願您退休後,身體更健康、萬事都如意!

無法磨滅的過去「軌跡」
猶記2020年10月27日, 由蔡瑞妙老師策展的陳義雄老師「軌跡」作品展,在新港客廳內展出,早期因印刷與電腦並不普遍,都是用手繪海報來宣傳,逗趣內容讓許多用餐者莞爾一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在2月陳義雄老師離開了我們,縱然不捨也只能化為祝福。那段展出期間,他常到客廳看著海報沉思,大概有著無窮無盡的歲月緬懷,一切盡在不言中吧!

新港內的未來
「想像新港․2050」徐執行長透過鄉公所與農會,邀請返鄉青農和在地青年共同對話,創造新港鄉更有利的條件,鼓勵更多青年留下來!透過「保三計畫」鼓勵生育,希望人口數不要下降太快,結合新世代善用科技媒體,創造觀光經濟同榮的永續新願景。

新港外的未來
在此恭喜台北市旅北同鄉會新港聯誼會,由新任張朝坤會長續棒,卸任蔡進福會長錄製反毒影片讓人印象深刻,協助新港印象,除了恭喜更是感謝歷任的會長與會員們對家鄉的關懷,願更多人對家鄉燃起熱情,一起營造更美好的新港新生活!
接連著慶祝婦女節、婦幼節,願鄉親舉家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