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相信新港

【359期】鄉愁的滋味是故鄉滋味

作者:陳政鴻◎本會董事長

新港文教基金會35週年慶祝活動將與12月4日「平安來過冬」一併擴大舉行,在此廣邀諸鄉親、舊雨新知和我們共襄盛舉,大家作伙團圓,享受屬於新港的「故鄉味」、「好食光」!
盛事一
新港文教基金會「阮位紀念圖書館」軟硬體升級,12月4日將重新啟用。10月初和基金會幾位夥伴專程北上訪談宋恭源董事長及夫人阮豊瑛老師,訪談遠超過原先所預定的時間,在宋董事長的盛情邀請下,與阮老師多位長年旅居海外恰巧回台親友共進晚餐,席間大家憶起一甲子前在新港生活的有趣點滴,臉上都浮現如兒時般燦爛的笑容,特別是對家鄉食物的記憶拼圖——舊菜市場內的魯熟肉、烤香腸、肉焿麵攤、杏仁冰、涼豆腐、廟後麻糬小販、沿街叫賣的豆花攤,花生酥糖、新港飴……。故鄉的印記,除了親友、師長外,故鄉的滋味也是難忘食物的好滋味!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許多鄉親出外後,才發現新港人,對「學校」有迥異其他鄉鎮的特別說法「學仔」,讀音與台語的「蚵仔」相同,這是辨識新港人,饒富趣味的方法喔!
盛事二
新港文教基金會35週年特展,「複寫新港」,於10月15日開展。結合不同世代、創作領域和生命歷程的「新港經驗」為主軸,試圖連結並傳遞這片土地的世代特質,由新港青年林正尉、徐家瑋聯合策劃,從著名新港作家林懷民老師(基金會創辦人之一)、鄭宗弦老師由文學出發,集結十位新港藝術家——林怡君、林彥良、周學涵、高千惠、張仲任、郭柏翔、郭靜蓁、黃怡豪、駱巧梅與謝涓娟,聯展表達新港映象,展期到2023年1月15日,不管是「舊雨」回顧來時路,或「新知」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初遇,都是最佳導覽、不容錯過喔!
盛事三
「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由嘉義縣政府修護完成在即,應營運後的需求,特別舉辦「義工招募培訓」,期待將更多的文化能量,深植新港。而與「培桂堂」相應成輝的另一樁美事,是於10月14日在「新港藝術高中」所舉行的「慈愛女子獎學金」頒獎典禮。林慈愛女士為林開泰醫師五女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的姑媽。自嘉義女中畢業後就半工半讀,曾遠赴日本、加拿大求學,後至美國取得雙碩士學位,自身生活勤儉節約、樸素,依據其求學過程的切身體驗,特設置獎學金,鼓勵家鄉的女學生,新
港文教基金會也在其委任下負責辦理。今年得獎者共30位女學生,原本為每學年頒發一次,現改為每學期頒發。期能鼓勵更多優秀女學生努力向學同時歡迎新任任以真校長,更欣見她本持「用心付出、視若己出」的信念,積極帶動藝高師生參與社區活動!
再度邀請鄉親、好友們12月4日(星期日)一起返鄉參與「35新港動」,讓我們共同回味舊日好食光,也如陳錦煌醫師所期盼,「新港經驗」不只讓年輕人「複寫新港」,更加「創新新港」,而成為「永續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