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嘉義市洪雅書局老闆余國信一個偶然的邀約,新港文教基金會綠點工作隊去聽一場有關自然農法的演講,林華有先生慷慨的借用四分地的農田,就這樣促成了「自然米」的誕生,也是後來「1/2 自然農場」的起源。
1/2 自然農場成立於2011年1月1日,至今已將屆滿12年。最近五年來,在基金會的精心策劃之下,自然農場不論在環境改造、耕作技術、及教育推廣方面,都在不斷的進步與升級。
環境改造
1/2 自然農場包括七分地的稻田和一分地的菜園。菜園共分割為40塊,由20位義工每人認養2塊,其中一塊生產的蔬菜自用,另一塊的蔬菜供「新港客廳」使用。最近,在菜園原有的黃土通道,用紅磚砌出二條邊界,中間播種假儉草,建造出120公分寬的綠色通道,雨天不再泥濘,也增加漂亮的景觀。其他周邊道路以石板及高壓地磚鋪出平坦的地面,讓農作組義工們和參訪者走路安全又舒服。
耕作技術
為了增進農作組義工們有機耕作的知識和技術,五年來,舉辦多場有關病蟲害防治,有機肥施放及澆水的方法,還有植物修剪技術等演講和研習。
最近三年,農作組參觀了彰化大村黃家蔬菜農場、台南新化迦南地有機農場、苗栗通霄迴鄉驛站等有機農場。透過實地的參觀與交流,增加對有機耕作理念與方法的認識。
教育推廣
1/2 自然農場是實驗以及推廣有機耕作的地方,更是實施食物安全與環境教育的場所。最近幾年,基金會董事何英獎每年贊助10萬元經費,提供遊覽車,免費載送鄉內學生至農場參觀,並安排導覽及演講,讓學生從小就具備食安與環保的觀念,並能養成實踐的習慣。
三生共構 社區共好
1/2 自然農場是有機耕作的生產單位,是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大家一起討論、吃飯、聊天的生活場所,它是具備生產、生態和生活「三生共構」的好地方。一群農作組的義工在這裡做公益,在這裡學習成長,在這裡彼此關心互動,在這裡快樂的工作和生活,這是一種「社區共好共老」的生活新模式。
有機永續的道路
2018年1月嘉義縣新港古民產業促進協會成立,積極推廣友善耕作小農聯盟。1/2 自然農場也加入協會共同推廣友善耕作,目前已有四、五十家小農加入,現大家正為轉型有機耕作而努力。希望將來有更多年輕的小農加入,形成一股強大的結盟力量,讓新港的農業能走上一條有機永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