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17日是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34週年紀念日,新港鐵路公園也值「雙十年華」,做為全國首座鐵路主題公園、也是第一座由民間眾志成城所營造的公園,為了記錄這部新港鄉親優化居住環境的勵志史,由一群在地素人,耗時一年多集結書寫成「老鎮新視窗」一書,由基金會榮譽發行,讓熱愛這片土地的點滴與實踐載入成冊;讓恆持的愛代代相傳;讓來不及參與、離鄉或返鄉的人也能銘記回味並心存感恩!
我在書中的序,也正是我想表達的最高敬意!
序: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日常裡,漫步在鐵路公園的愜意,享受這綠意盎然的環境,應該是像我一樣,是許多在地新港人生活裡的小確幸,很難再和二十年前荒廢蔓草的模樣聯想在一起。而這一切都源自邱晋煌鄉長、邱聰益村長、張瑞隆老師等三位謙稱自己是臭皮匠,從無私的起心動念,引爆鄉親們的熱情投入,接著風生水起、暗潮湧動,就算被「請喝茶」也動搖不了他們比鐵支路還堅硬的意志力,最終篳路藍縷地營造出帶給大家的濃蔭清涼。
用枕木圍成二十公分高的鐵路舞台,承載難以計數的表演場次,它是鄉親們通往世界的任意門,得窺門外的多元和驚豔,也為基金會致力會務推動,提供了完美的戶外場地。
鐵路公園旁的新港客廳每當換季,主廚用心推出新料理時,還未日正當午,我早已飢腸轆轆期待它的好滋味。
客廳前古早味牛車上的便當一推出,接近中午時分,簡直就是「得來速」,各方人馬魚貫湧入,以自然、健康、美味為宗旨,如同新港人自家的廚房般,滿足了在地鄉親的味蕾,而它的米飯和蔬菜大多由同屬基金會的1/2自然農場」供應。「新港客廳」名符其實做為新港人的客廳,也是基金會經常用來接待參訪貴客或提供外食,最親切的好所在。
一個人一生做對一件事是開心的!若是近百位平凡的人,無暝無日共同為家鄉環境無私付出,那就是集體英雄!
一群人的努力、一段共同舉鋤揮汗的日子應該被記錄下來!由誰來記呢?就由義工自己來吧!把親眼所見、親身參與的事,忠實呈現在書裏,重現歷史現場,好讓後人知曉,不因四季更迭而淡忘!
本書的出版,除了紀念鐵路公園成立二十週年,還集結基金會努力的五大面向——圖書推廣、藝文展演、環保綠美化、國際交流活動以及社區關懷的記錄。希望前輩的努力,能對後輩有所啟迪!時光荏苒,20年前一群義工的努力成為今日的典範,也希望20年後,後輩也會為我們現在的努力而感動,繼而代代傳承!
感謝文化部文資局陳濟民局長給予產業文化資產創生的支持!
感謝林茂盛鄉長,讓公部門接續了維護的工作,並讓鐵路公園向東延伸。
感謝新港農會提供了25號倉庫優質的展演空間;感謝許多單位,長久以來在各個不同面向,給與基金會不遺餘力的協助。
本書能順利付梓,還要感謝前董事長張瑞隆老師的最初提議,及游常山總編輯、審稿素雲老師、撰稿作者筱雲老師、瑞隆老師、秀麗老師、玲伶、秀英、家瑋、文秀和睿妍。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就讓我用「謝天」來概括,如有遺漏處,尚請海涵!
當你掀開扉頁,一個個視窗輕輕開啟,循舊時軌跡,重溫往日時光,如你看到視窗裡美麗的稻浪、聞到濃郁的花香,耳邊彷彿響起:「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基金會義工們,最喜歡的歌曲。
後語
10月8日「蔗迴來―五分仔車ㄟ甜蜜記憶」特展開幕,敬邀所有鄉親、各地朋友們「蔗迴來」重溫舊夢,和我們透過新視窗展望未來。
1911年嘉北線五分仔鐵道因蔗糖業開闢,之後加入客運業,到1982年最後一班客運停駛,1998年貨運業也停止,而劃下休止符。之後因廢置而髒亂,經過所有義工愛鄉核心價值體現,新港鐵路公園才得以在2001落成。大家可以在特展裡的畫面感受身邊這部活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