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書活講堂

【345期】開啟兩地生活的可能性

作者:本會整理

書活講堂的目的,是希望民眾能培養閱讀素養,邀請專業領域的講師來新港,從講師與民眾之間的分享與對談,學習到書本以外的知識,但疫情突然,卻打擾所有計畫。
7月的講座邀請林事務所——林承毅執行長,特別來新港演講。與講師多次談論及調整,從原本的擔心到執行,講座當天,卻出乎意外!報名人數超出預期,有在地青年、教育工作者、關心地方工作者等。三個小時的「線上書活講堂」對我們來說第一次嘗試;在後疫情時代的未來可能是重要趨勢。

林宗立◎參與學員
參與講座前,我對自己的家鄉、社區沒甚麼概念。雖然身為新港的一份子,但真要問我,週末新港有沒有什麼活動?有沒有推薦的景點?我自己也不知道。平時也鮮少出門,唯一跟社區的連結也只是出門買晚餐而已。
講座中,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提到許多社區設計、地方創生等的觀念,也讓我把目光留意在看似平常無奇的生活。明明跟之前走的路線一樣,但開始發現很多我沒有注意到的事。像是瞥到奉天宮或鐵路公園有時會舉辦活動,會特意停下來欣賞;發現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小吃店。但在途中也發現社區也有許多問題,包括路邊垃圾、噪音汙染等等,讓我意識到,原來這就是自己所在的社區。
這時也讓我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社區存在甚麼問題?要怎麼做才能解決?地方創生提供給我一個很好的思路。找出真正在乎土地的人,並打開在地人的「想像力」,透過交流激發出強烈的危機感,引動更多有「自發性」意識的一群人。其中提到,在乎自己家鄉的人,是否一定需要居住?不是的,在這裡有一群人,他們不住在這裡,但是與那個地方有很深的緣分,並產生依戀感,我們稱之為「關係人口」。關係人口是指觀光客以上,居住者未滿的未來「人地」關係。雖然他們不是居民,但可能因為工作、上學而來到這個土地,並且願意為這個地方做貢獻,開啟了「二地居」的可能性。
隨著科技發達,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窮,更是在疫情後,在家工作的情形越來越多,相信很多人對二地居有很深的感觸。未來也許可能一個禮拜三天去外地工作,四天再回老家工作生活。除了持續為公司做奉獻,也可以把外地的資源帶進自己的社區。二地居相當於自己有了第二個家,如果在一個地方
待膩,也可以轉換環境。然後比較兩個地方有甚麼差異,把值得學習的地方帶進自己所在的兩個地區,並對兩地有了更深的依戀,也願意將自己的金錢、專業,奉獻給所在的社區。二地居打破以前一個人只能影響一個地方的傳統,開啟兩地生活的可能性。
很開心參與講座,除了瞭解到平常不會接觸的新知識外,也開始會在意並觀察自己的社區有甚麼優缺點,思考如何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期待能夠打造一個可以讓人安心居住、樂在工作的優勝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