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書活講堂

【349期】不怕疫情的健康守則——譚敦慈

作者:秘書處整理

劉美練◎國家廣播文物館志工
初見譚敦慈老師深被她穠纖合度、俐落的身影吸引,演講席間除台上帶動運動外,不時的走下聽眾席,親切的與民眾互動,流利的口條及堅定的語氣傳遞著專業的健康安全、知識與觀念。
她說,有疾病時一定要吃藥,別只想依靠食療,現今藥物出廠前皆已考量安全劑量,不用擔心傷腎、胃;維持生活作息正常規律,每日至少步行7500步;採健康飲食,適量蛋白質、水果,最好每天吃一碗煮熟的深綠色及白色蔬菜。如想吃香腸或較不健康肉品飲食時,需有高纖蔬果來對治,如番茄及芭樂爽口又能解毒;對預防心腦血管、失智有很多的著墨及協調的運動訓練⋯⋯。
老師分享的內容非常多元、精彩,且破解很多不正確的觀念!這真是一場毫無冷場的講座。

黃麗華◎國家廣播文物館志工
早期對於譚老師沒有很多了解,只知道她是名醫林杰樑的妻子,也僅知林醫師是一位腎臟科的毒物專家,是一位年紀輕輕就開始洗腎,進而對腎臟病患者的飲食很有研究的醫生。今天第一次看到譚老師本人,第一印象是:「哇!好年輕喔!」進入新港藝術高中大階梯教室就定位後,看到的投影片,標示勿錄音、勿錄影、勿拍照、勿節錄演講內容,對於聽演講喜歡寫筆記的我,這是第一次聽演講連做筆記都不行!演講中及演講結束,反而令人感到:沒寫筆記是正確的。因為這樣不僅能專心聽講,譚老師講話速度快、內容豐富,如果寫筆記一定會錯失一些精彩內容,那就得不償失了。
譚講師演講中,不時會請聽眾起身運動,覺得自己需要多練習,會後趁記憶猶新,隨手記錄運動項目如下:
1. 左手拳頭右手剪刀(蝸牛),交換
2. 左手剪加右手槍,交換
3. 右上拍左下拍,左上拍右下拍,左邊拍右邊拍
4. 頭頂前拍腰後拍
5. 抬左腳膝下拍,抬右腳膝下拍
6. 向外擴展一次增加一根手指頭
7. 拉筋
8. 左踏右踏
9. 左手右手剪刀背對背,一手向前一手向後背對背;交換也是背對背。
10. 雙手轉轉拍
今天聽譚老師的演講,令我最震撼的一句話是:晚上7點以後吃水果容易脂肪肝!因為我家吃水果都在晚上吃比較多,以後再也不敢了。

劉淑芬◎國家廣播文物館志工
譚老師說: 人要動就會健康, 頭腦要活化就需要手腦並用的手指操,及簡單易做的運動,像每天至少走路7500步,這樣才能達到運動的標準!
疫情期間的不實報導,請勿傳給其他人,以免觸法。喝乾淨的水即可,蔬果有足夠的礦物質,不需要額外補充其它的水。麵包類是含糖、高油脂的精緻食物,食用過多時,需用更多的運動時間,來消耗熱量,隨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及正確的觀念才是維持健康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