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嘉義新港人,一路所學與從事的工作都與文字息息相關,起初,純粹出自一顆關心動物的心,陸續出版《蒂蒂今天不下蛋》、《小時候,小石猴:臺灣獼猴的故事》、《阿嬤的布禮物》、《7月7月鬼門開》、《我最討厭醫生了!》、《旅行的三顆種子》、《魔法的秘密》、《穿越時空大冒險:小學畢旅夢遊臺北歷險記》等書。在構思新書題材的過程中,讓我開始對自己的成長經歷,產生了好奇,「究竟,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閱讀這件事呢?」
沿著成長來時路,在心裡老老實實走一遭,我終於找到問題的答案。一九八九年,生長於嘉義新港鄉溪北村,一座沒有公車抵達的小村,在爸爸口中沒有太大變化的村落,卻在我小學時期,逐漸產生了質變。
事情是從月眉國小先開始的,還記得,那時候,每個月總會有一輛神秘的行動書車來到學校,將一排排行動書架,置放在徐徐微風吹過的長廊上,我是行動書車的忠實讀者,時常反覆閱讀同一本書,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書車也有名字。沒想到,在學校出沒的行動書車,竟然也出現在村裡的廟埕!就這樣,在就讀國小的六年之間,我坐擁了學校與溪北在地圖書館,以及每月兩次的書車,彷彿擁有了四間圖書館,對小小書蟲來說,無疑是件幸福的事,如今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為什麼在那些年間,身邊會有這麼豐富的圖書資源?
成年後的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得知,在1989年,新港文教基金會內部,設立青少年兒童圖書室;1997年,林懷民家族捐贈40萬元,指定作為圖書巡迴之用途,並且將圖書巡迴車命名為「維泰號」,維泰二字,擷取自林懷民曾祖父─前清秀才林維朝、祖父─林開泰醫師兩人之名,具有濃厚的紀念用意。維泰號服務達十九年光陰,長年為新港鄉內六所國小、六個社區(中洋、南港、溪北、大潭、海瀛、西庄)提供巡迴借閱服務,讓大眾交通不便的新港孩子們,能夠彼此共享圖書資源,培養讀書風氣。我小學時期所就讀的月眉國小,以及所居住的溪北村,正巧雙雙落在維泰號巡迴的範疇內,因此,有了比同學更加密集接觸行動書車的機會與經驗。
當我有幸回到親愛的故鄉,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書活講堂上,以「一位童書創作者的初心」為題,分享自己從小到大的閱讀與創作歷程時,童年往事歷歷在目。在會後的Q&A時間,我才知道,台下有許多聽眾,正是當年服務維泰號的志工朋友,一位志工前輩,回憶起當維泰號抵達目的地,喇叭流瀉出來的旋律時,臉上緬懷的神情,讓人難以忘懷。
我深深的向在場前輩們鞠躬,自己何其有幸,因為前輩們的無私付出,讓我得以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下成長。隨時光流轉,當年的孩子,如今成為一個為孩子寫故事、說故事的人,一路以來,始終努力以行動,實踐心中的夢想,致力成為一個懂得什麼是愛、如何去愛的大人,並且真摯祈願,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展開翅膀,勇敢的在天地之間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