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自從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驟增,食物供需失衡。為了增加糧食生產,於是農民開始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殺蟲劑,造成土壤酸化,水質汙染。加上地球暖化現象,氣候變遷,生態環境被破壞,危害了人類的生存。因此,近幾年來,對慣行農法的反省,改變農業的政策,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二月十九日下午一時許,新港文教基金會的一群志工,在董事長陳錦煌醫師的帶領下,坐上遊覽車,前往雲林農業博覽會參觀。雖然是寒風夾帶著細雨的天氣,但團員們個個興致高昂。
購票後,跟隨導覽員走進會場,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有機種植,在作物下面的土壤上,舖著一層厚厚的花生碎殼。導覽員說:「花生殼是農作物的最佳除草劑,也可作為有機肥料,真是一舉兩得」。聽完解說後,使我耳目一新。
接著,走過了牛軛湖上的一座橋,橋下湖水清澈,水中養了很多肥美的錦鯉魚。導覽員又說:「這湖水是回收聚落所排放的廢水,流過四公頃的公園濕地,經過天然的生物分解,吸收和層層的過濾,形成了無毒的再生水。解決地層下陷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還能把乾淨的水還給河川,留給生物一處可以仰賴的永久棲地」。
下一站,我們來到一座造型像一艘船的「食物歷險記」。館舍使用回收貨櫃堆疊而成,以方舟隱喻「救贖及希望」。從登船開始進入第一艙「天降甘霖」,傳達食物消失的危機,訴說農藥過度使用,對於人類及大地的傷害。第二艙「食物的怨碳」,凸顯食物里程履歷與在地產銷的觀念,喚起選擇安全食材及產地直銷的消費意識。現場還示範製作化學添加物的柳橙汁,把紅色和黃色的色素、香精和人工糖精加入水中搖勻,即成香甜可口的柳橙汁,既快速又省錢,與天然柳橙汁沒有兩樣。示範的老師向大家說:「喝了這些化學添加物的飲料,添加的化學物質沉積在體內,不易排出,造成人體新陳代謝的種種病痛,是糖尿病和癌症的最大元凶」。實在可怕,可是看看我們生活環境的周遭,不是正流行著這些時尚飲料嗎?第四艙「美麗新視界」,運用食品包裝,呈現視覺效果,反思美麗背後的現實。
正當全球都在尋找減碳救地球的方法,我們來到了一座竹構工法的「碳匯林場」,已悄悄實現綠建築的減碳效果。館內還有可愛的小劇場表演,每天由小朋友輪流擔任演出,讓節能減碳從小紮根,呼籲大家多種樹、多種有機作物,把過多的二氧化碳匯集到樹木和土壤中。
最後, 還去參觀「農民最大總統府」。展出農民群像的自信,由攝影大師林柏樑掌鏡,呈現農村新映象。
回程,我沉思良久,臺灣為一座天然資源相當缺乏的小島,面對著永續生存的危機,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朋友們!奮起吧!我們不能輕忽自己的責任,大家一齊來做好「環保」、「節能減碳」、「資源回收」和「有機種植」。救臺灣!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