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活動花絮

【250期】用愛填補彈孔的城市

作者:張仲任 ◎本會義工

這次以基金會的名義來到了克羅埃西亞第四大城市––奧西耶克(Osijek),參觀交流他們的藝術節。出發前當然會先蒐集資料,網路上出現的就是一個以觀光為主、好山好水好多薰衣草製品跟巧克力的國家,多麼甜美而迷人。而來到當地才發現,這種種表象下卻蘊含著一段苦澀不堪的歷史。克羅埃西亞位於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之上,最近的一次戰爭是於1991年想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出來所引發的「克羅埃西亞戰爭」,這場戰爭直到1995年才結束,人口從475萬減少到440萬人。
「天呀!才結束18年。」這是對於接近而立之年的我所出現的第一個想法,實在無法想像我這個年紀的人竟然會經歷過戰爭而且印象深刻,在參觀當地街面時,仍處處可見牆面上那怵目驚心的彈孔痕跡,似乎,這個國家、這座城市仍還沒從悲痛中走出。
晚上,我們參觀了辦在公園裡的活動晚會,由於今年政府補助的經費大大減少,所以一切從簡,可是卻讓身處其中的我感動不已。遠遠的,就看到玻璃罐裡放著蠟燭所設置成的步道,走近一看,每個玻璃瓶上都畫著可愛的圖案是小朋友工作坊的成果,四周擺放著用紙箱做成的小屋子,讓孩子從創作中認識房子的結構,以及各種建築型式的特色(因為歷史緣故,這裡有羅馬、哥德等建築形式),小巧的舞台設置在大樹底下,樹上逛著一串串小朋友們畫的大花裝飾,而舞台的燈光頗具巧思的打在大樹的葉子上,使得視覺效果更加的豐富華麗,一走進這會場就會被那充滿手作感的溫馨所打動,而不自覺地放鬆。
而晚會前半段以孩子為主軸,有當地的小朋友合唱團表演,並演唱一些關懷性質的歌曲,鼓勵家境比較困難的兒童,還有小朋友會出來朗誦詩句,以及一群打扮得像小精靈的女娃兒隨意地在舞台前跟著音樂擺動身體,很明顯地告訴大家,這個時間就是屬於孩子們的,他們可以盡情地做任何他們開心的事。晚會的後半場則以年長者為主,樂團唱著慵懶的jazz,幾組有舞蹈經驗的青壯年先在舞池裡做示範,讓年長者不會害羞,一對對的進到舞池隨著音樂緩緩擺動身軀,舞畢,年輕人還不忘對著爺爺奶奶們比個讚,隨時鼓勵著他們。晚會最後,是由爺爺奶奶們上台合唱一首與樂團練了三天的歌曲。看著特意打扮、穿著端莊的老人家,在台上興奮發亮的臉龐,以及台下這麼投入與支持的大家,配上那充滿生命歷練的歌聲,眼前不自覺的模糊成一片。
「用愛填補彈孔的城市」是這次交流完後一個鮮明的印象與意象,從小事情上看到他們對人的信任與關懷,例如玻璃瓶裡點蠟燭做裝飾,在台灣人的思考邏輯第一個反應就是危險,尤其在那麼多小孩的場合,但他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信任。而晚會為年長者布置的座位,絨布面靠背椅、圓桌上鋪上可愛的桌巾、用高腳杯裝水、並用一個碗裝著小零食,完全展現出細心與關懷的一面。這次的交流恰好是他們藝術節的十周年,卻不因為經費的突然減少而讓人感到活動簡陋,反而讓我這個外地人只待了兩天半就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與用心。基金會從1998年開辦國際藝術節以來,多少動人的畫面、鄉民的共襄盛舉與接待家庭的參與,甚至促使這次的交流活動形成,造就了不同的視野與層次,如何堅持與讓活動更加的深刻與細緻,相信是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