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淵源 ◎別墅讀書會同學、本會董事
「讀書會創會會長黃總裁、最敬佩敬愛的陳醫師、會務班長張董事長,各位學長大家午安……」;以上是林昭元董事長每次參加新港別墅讀書會輪到他報告時,溫文儒雅、謙和有禮的開場。
新港別墅讀書會自民國九十三年成立至今已近9年的時間,是相當特別的一個讀書會團體,它的參加成員一定要是男性,在近20位成員當中,有文有武、有政有商、有長有少,組成份子廣泛而有趣,會規內容更誇張的有點不可思議,其中「男女要分,書酒不離」是我們最高指導原則。而林昭元董事長就是這特別的讀書會其中的成員之一,他是我們所有讀書會成員最值得學習、最值得驕傲及最值得向外人炫耀的讀書會夥伴,他是我們永遠的「別墅」之寶。
「別墅」之會規,是有那麼一點特別,對外人來說可能有些不可思議,為提醒成員不可無故缺席、遲到或早退,造成會紀渙散,我們一起訂定會規如下:1、缺席罰1000元。2、遲到罰500元。3、早退罰500元。上述所列是行諸文字對成員的規範,雖然對會員有著一定程度的約束,但自從林昭元董事長加入讀書會後,一種無形的、比文字規範更強大的約束和規範,悄悄的深植在每位讀書會成員的心中,那就是林昭元董事長參與別墅讀書會的精神。
每個月初第一個星期的星期六下午是我們聚在一起分享讀書心得的時刻,大家都很珍惜這一個月才一次的聚會,幾位住台北及外地的成員最是讓人敬佩,每個月的這天,他們都會排除萬難特地南下參加讀書會,其中當然包括讓人最敬最愛的林昭元董事長,其他人都會藉機在南部休息兩天放鬆一下,唯有他,為了這個讀書會當天中午搭高鐵南下,且大都在高鐵上用午餐,會後又立刻搭高鐵北上,如果當天台北有會議或行程,也都會排在讀書會後待北上再處理,林昭元董事長對別墅讀書會的重視和精神,讓我們這些住新港在地的成員,偶爾想藉口偷懶不參加,都自然而然不好意思而打消念頭。
最喜歡聽林昭元董事長的分享,因為那不只是當月那本書的心得分享,其中更值得學習和讓大家獲益匪淺的是他豐富精彩一生的經驗分享,雖然我們每個人分配的時間只有十分鐘,但每次負責計時的夥伴都會自動增加他的時間,常常一講就是十幾二十分鐘還欲罷不能!然而此情此景將不復再現,此時此刻讓「別墅」成員最感傷莫過於此。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新港別墅讀書會何其有幸,能有一位八十幾歲,德高望重、事業有成,對公益事務不遺餘力,對故鄉新港發展出錢出力,更難得的是林昭元董事長凡事低調謙遜不居功,認識他的人無不對他又敬又佩,所以我們「別墅」成員都與有榮焉。林昭元董事長除了是新港之寶,更是新港之光。
張瑞隆 ◎本會榮譽董事長
民國95年,我剛接任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當時正在為籌措經費而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接到邱鄉長(前任董事長)的電話,表示林昭元董事長想捐款壹佰萬元給基金會,並給了林董的電話,交代我立刻與他連絡。我覺得好像天降甘霖一般,這筆捐款就像即時雨,解除了基金會的燃眉之急,也將為基金會注入活水。於是,我趕緊拿起電話撥給了林昭元董事長,我與林董素未謀面,只是林董捐款興建新港國小「寶壇館」的善行,早在新港地區傳頌很久,對這麼有名的富翁與大善人,老實說,在打這通電話之前,心裏滿忐忑不安的。但是,當和林董講完電話後,他那種謙虛、斯文與親切的形象,就深植在我的心中。
民國97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終於見到了林董的盧山真面目,和我心中和藹親切的印象完全吻合,我趁機邀請他到鐵路公園觀賞週六鐵路舞台的表演,也剛巧碰到讀書會的成員下課時間來看節目,大家又邀請他到何海董事長的小木屋參加我們的讀書會,他覺得很有意思,並表示參加的意願,大家當然熱烈歡迎,從那天起,他就正式成為新港別墅讀書會的成員,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他一定排除其他事務,遠從台北回到新港來參加讀書會。
林董參加讀書會的四年多期間,他都從內湖家中自己開車到台北火車站,然後搭高鐵到嘉義站,有幸我得以到嘉義高鐵站接他,在載他到讀書會的路途中,能夠聆聽他一生中的精采故事,從他小學逃家;就讀嘉工建築科;經歷228的一些驚險事件;就職省政府建設廳;接爸爸到台北侍奉;自己開設建築公司;為新港國小蓋「寶壇館」;到大陸開礦;為父母親建設三芝的墓園;到慈濟的四神湯……林董的一生環繞著用心、慈悲、孝順、與公益精神,在他口中娓娓道來,就像一部令人著迷的小說。
在我擔任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6年期間,曾經辦了三次國際社區藝術節和二十週年慶文藝季等四次大型活動,因為需要大筆的經費,我都求助於林董,他也二話不說每次贊助50萬元。當2011年辦理藝術節請他幫忙經費時,他表示為了基金會較長遠的發展,他願捐贈200張大成鋼股票(當時市值約300萬元),他對公益的想法與作為,真是令人敬佩。當他往生時,我傳了簡訊通知所有讀書會成員,其中一位成員回了「功德圓滿」四個字,也許這是林昭元董事長一生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