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活動花絮

【221期】洗碗有感

作者:李冠澐 ◎本會副執行長

這次淨港計畫中,我被分配在供餐點的洗碗處,負責帶義工去幫忙清洗環保碗筷。基金會工作多年,這是第一次參與洗碗工作,原本想像會看到很多垃圾、菜渣、濕滑的地板、混亂搶食的人潮……,你知道的,大部分的廟會與香客形象。但這次我在「愛心慈善會」的供餐點,真讓我有種刮目相看的感覺!
首先,我是週一(大甲媽來第一天)上午進到場地,第一個看到的就是烹煮、洗碗、供餐的區域劃分清楚,尤其洗碗區還用繩子圍起來,感覺是「機房重地,非請勿入」的感覺,整個洗碗區除了洗碗那五大盆水的區域是溼的,周圍都是乾的,所以先打敗我「濕滑地板」的印象。現場工作人員應該都是愛心慈善會的會員或義工,大家都穿著統一服裝,供餐前台是由穿著黃色背心的義工替民眾打菜,洗碗處還有一位義工看著,提醒大家怎麼洗、何時要換水、怎麼換……,什麼?不就洗碗而已?我們供餐示範點的環保碗筷可是用茶籽粉洗的,一個碗要過五關才算洗淨,那五桶水都有不同的功能,洗碗區可是身負重任。過程中有洗菜區的阿姨看到洗碗區寬大乾淨,想要移過來洗菜,被義工制止,難怪可以避免濕滑地板。
中午時刻,香客漸多,餐檯前出現大排長龍的人潮,但大家都很有秩序拿碗筷、領受食物,過程很順暢,我想,供餐處帳篷掛上「愛心慈善會義工服務處」,「義工」的字眼代表無私、奉獻、安全,讓上門的民眾已經先帶著善意而來,加上打菜義工也都和顏悅色,所以民眾願意接受「規範」,而又因為接受規範就保證大家都有得拿,有得吃,就更願意排隊。通常不接受規範的群眾心態,都是怕自己落後了拿不到,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所以主事者將場地、秩序規範好是很重要的,關乎之後的整潔維護、收碗筷、洗碗等後續流程,而這些事情都在一定的軌道上,就決定了一件事──品質。最後連食物都不會浪費,解除了平常大家對供餐處都很浪費的印象,我們在洗碗處沒看到什麼廚餘。推論回來,供餐點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一個都不能忽略,而且不要怕約束義工或民眾,雖然義工是來奉獻的,民眾是客人,但是有要求才會有秩序,有秩序才會有尊嚴有品質。時代不同了,思維要改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