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基金會三十五週年

【358期】回村,回春──青年義工

作者:侯智桓◎義工團副團長、鄭穎芳◎青年義工

在基金會的大家庭中,最天真活潑,可愛又迷人的角色,非青年義工莫屬了——由新港誼(全名:新港大專青年聯誼會)、高校義工及新中文教小義工所組成,來自三個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在基金會以外,他們是學生、是小孩、是每個家庭的寶貝;進到基金會,他們是義工、是國際交流大使、更是大小活動不可或缺的表演者。不敢說無所不能,但至少是十項全能了!

15 歲——青春的模樣
每年的寒暑假,總能在新港角落瞥見青春的蹤影。夏日FUN 音樂必備的火球、火棍,總能讓新港鄉親熱情翻天;青年迎新由學長姐帶領新進的大專院校、高校義工和新中文教小義工認識基金會,用地圖踏查和景點闖關認識自己的家鄉。由於新港跟飛驒市締結為友好城市,高中生交流也更加頻繁,透過跨國議題探討以培養國際視野。每年的寒訓活動,安排多元課程培力,讓青年持續自我成長。在一次次的參與、失敗、成長後,創造出新一代「跨界」青年義工,他們走入社區,參與文化部2017 ~ 2020年青銀合創計畫,用肢體律動與新港銀髮世代共創藝術火花;他們走出新港,帶領2022 年嘉義市青領派五天四夜營隊,把新港青年的培力成果盡情展現
給社會。

25 歲——許一個更大的圓
進入大學與社會,大家各自在不同的位置努力,但一回到新港,總會想盡辦法相聚。「王家客廳」陪伴基金會7 年級義工從學生到成為上班族,不變的是每年農曆除夕守歲到天亮,讓步入3 字頭的大叔義工久久一次的熬夜。近幾年流行的聚會點是「總部」,多位8 年級的青年義工常往俊謀董事家跑,大家聚在一起,頗有當年「別墅」的記憶,也還在努力學習當年庶務組「結乎行」的義工氣概。

35 歲——回村,才能回春
人會來,就有走的可能,是每年招募青年義工時深知的道理,從20、10、到個位數,義工因為工作、學業、家庭等原因漸漸不再出現。曾經營隊很大的圍圈,但如今再也圈不住離開的人,願意留下來或選擇『回村」的青年,更需要自我支持與鼓勵。青年義工也許青澀,但他們是一群用情感做事的義工,而「人」其實是大家願意留下來服務的動力,因為和夥伴一起完成每個任務所帶來的成就感,是更別具意義!因為加入基金會,在青春這段充滿未知的階段,有一個舞台展現自我、一群夥伴分享青春期的各種古怪情緒、一種加入之後才發現的歸屬感。無論是哪個年紀,參加哪場活動,都用行動展現出青春以及這份情感最美的模樣。
我們相信,青年義工的參與並非徒勞無功,為的是留下自己與家鄉曾經有過青春的模樣。有一天返鄉時,循著記憶找到「回村」的路,也才能讓家鄉有「回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