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活動花絮

【243期】新港閱讀館閃亮登場

作者:陳淑萍 ◎新港國中教師

引頸期盼的新港文教基金會閱讀館開幕了!帶著兩個孩子,滿懷著雀躍、期待之心,踏入閱讀館,基金會的圖書館變的「明亮動人」,經過用心的規劃和整修,圖書館彷如參加素人大改造節目般,由樸素但富有內涵,曖曖內含光的素人女主角,大變身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Bling Bling(閃亮)耀眼、有型的Party Queen。
三樓繪本館現在更適合小小孩徜徉在書香世界中,沒有了通往二樓的螺旋梯,父母不用再擔心孩子會摔下去,可以放心地讓孩子自由自在地選書。原本就有的木地板區現在擴大,更適合孩子們抱著書本席地而坐親近書本,也適合父母親陪著孩子親子共讀,同時享受閱讀繪本的樂趣和天倫之樂。
二樓的主題書區及青少年書區更是和變身前截然不同,原本這裡像是地下室般,陰暗、不通風、霉味很重,每次都不太想來這一區找書。現在居然變的和知名書店一樣時髦,類似書店的主題規劃,讓找書變的更容易,這才發現這裡還有很多想看的「寶書」等著我來「尋寶」,真令人感動!
看著閱讀館新開幕的人潮和光鮮亮麗的閱讀館,感受到文教基金會對「閱讀」的重新重視,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就是從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圖書館裡,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是從基金會的童書藏書中,建立了所謂來自閱讀的背景知識。如果求學的路上,比其他人多了那麼一點幸運,除了新港媽祖婆的庇佑之外,那就是閱讀帶給我的背景知識,讓我在考試「猜題」時,能在諸多答案中選擇出正確的那一個。
那時新港文教基金會還在中山路,還沒有自己真正的家,一切都在草創中,除了能讓我們欣賞到雲門舞集、峇里島的異國舞蹈外,對當時的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基金會樓上的附屬圖書館。還記得當時的我看著書架上的《漢聲小百科》、《十二月的故事》等整套童書,心中雀躍不已。或許對出身書香世家的人,這些書早是家中擺設的一部份。但是當時我藍領家庭的家中,「藏書」不超過十本,小鎮書店擺賣的書多半是參考書,唯一的課外文字知識來源是家中訂的報紙。但報紙畢竟是針對成人設計的,怎麼比得上童書誘人。就這樣我很認真地幾乎借完、看完當時基金會圖書館的童書藏書。當時的藏書還沒有現在的規模,但對當時求書若渴的我,已經很滿足、很感恩了。謝謝新港文教基金會給了當時的我一個書香世家的環境。
自己成為人母後,有感於閱讀的優點和樂趣多多,積極培養孩子愛上閱讀,一開始也是買了大量童書,但隨著孩子漸長,買書的速度(還有賺錢的速度,哈!)似乎跟不上孩子閱讀的速度,開始帶著孩子回到我閱讀的起點----新港文教基金會圖書館。
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同村協力》一書中指出”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她的理念是:「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守護者,每個家庭都需要部落的支持。」而新港文教基金會就是這份部落支持的力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