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每月一次的草地市集,一整年操兵下來秘書處全體亟需充電,今年11月還有國際藝術節等著我們,所以早在去年底就計畫著要去花博參訪,因為只有一天半的時間,要用最有效率的走法,所以特別商請台北故事館企劃主任葉益青,幫我們規劃行程兼導覽,非常感謝她百忙中陪我們在寒風中健行。
以往秘書處不曾有過參訪,雖然每年和資深義工也都有一次參訪,但是和義工出門,秘書扮演規劃、帶團等行政工作,忙忙碌碌出去回來只是又完成一件工作。然而只有秘書處的參訪,讓大家暫時跳脫習以為常的工作場域及角色,從服務人群變成被人服務、參與活動者,可以放鬆、沉澱,進而反省、思考,激發新創意。(李冠澐)
親朋好友與台北的計程車司機都這樣問:花博好不好看?我想這樣說:在一個以綠建築概念、有大樹、花海,幸運如我們,有暖暖冬陽彿照下的公園散步,算是幸福。包含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未來館、夢想館、生活館、服務中心,甚至是星巴克咖啡館,木(竹)構、採光、雨水回收的澆灌或降溫系統…,在在宣示綠建築的概念與意圖。但也許是來自鄉下,熟悉農作的生長、花卉植栽;熟悉台灣從溫帶、亞熱帶到寒帶植物的豐富多樣貌。這個花費95.5億(官方說法、有市議員精算是140億)的「國際花卉博覽會」,只有環生方舟運用彩繪寶特瓶的商品展示讓我驚艷。對於只有350萬可以辦國際社區藝術節的我們,竹構的棚架、寶特瓶回收運用於展示、農產的構圖展示、清楚的標示系統與地圖等,是值得學習的。只是在95.5億的花花世界裏,我頗為迷失(思)。(本會執行長 葉玲伶)
夢想館很特別,在高科技手法用自然議題探索心靈,是可以讓人很感動的。但是美中不足是,一站一站都需要導覽人員指示參觀者才會動作,也因此使站站之間相干擾,無數的工作人員解說指引,其實也打斷了參觀者原本沉浸其中的情緒,若可以用耳機式導覽系統,人手一機,各自安靜聆聽耳機,應該更可以連結、延續整個夢想館要表達的境界,質感會更高。
統一的識別系統很重要,臨時搭設的帳棚(接駁站、取票處等)顏色不一很可惜,其餘如方向標示、地圖等都很一致。這兩天因遇到大舞台表演空窗(真是太傻眼的巧合),只在大佳園區看到一場表演,是臨時搭設的超大型帳篷,折合靠背椅排的座位約2000席,用塑膠束帶綁起來防止移動是個好辦法。舞台背幕全黑加活動主視覺的設計方式,跟辦國際藝術節晚會時一樣,呈現良好質感。(本會副執行長 李冠澐)
美術公園區內的「故事館」,是沿用原先既有的臺北故事館,完整呈現整體歐式花園,真實還原早期富有茶商的生活與住宅之美,感謝益青小姐的解說導覽,讓我們像重回民國初期,體驗當時的生活民情與人文風貌。
大佳河濱公園的毛毛蟲遊行,如果搬來新港街面踩街,哇,一定很好玩!(本會財務會計 周艷鈴)
爭豔館的動向與服務人員的導引不很明確,導致入場之後的視覺效果整個混亂。夢想館,是一個讓人充滿無限幻想的空間,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夢想館將尖端科技技術全都放入這個館設中,而夢想館外圍的寶特瓶牆面很有質感,我們往後如製作社區街頭藝術裝置時,可以參考利用回收的寶特瓶來加以裝飾。(本會企劃專員 王文瑜)
特別吸引我的是未來館中,用麻繩、麻布、鋁線及塑膠管去做的裝置呈現,特別適合綠點老師來施作,天然的材質及可塑性高的鋁線,再加上回收再利用的媒材,如塑膠管、鐵桶、報紙……等,搭配我們自行培育的草花及長年生植栽,營造出一個迎向未來生生不息的裝置藝術。(本會企劃專員曾文秀)
會場中除了充滿各展館外,對於在展區外面的花海造景及公共設施是我覺得美麗又充滿創意的地方,此次花博會中運用到生活中常見的竹子來搭建休息區,便宜又好用的竹子發揮了無限潛能,今年我們的藝術節也可以來借鏡一下,相信義工們巧手一定能搭出比花博造型更炫的休息區。(本會專案經理 李瑋盈)
每個展館都有它的特色,不論是建築物或館內所展示的物品。園區內可看到大大小小不同型式的服務台,分佈位置廣,方便民眾就近進行諮詢,接駁車的班次也相當密集,可隨時在區與區間移動,各個園區廁所旁都備有飲水機多台,可自備空罐子裝茶水,非常貼心的安排。原以為只是一個裝置性的步道卻有另一個大大的功能,採用原木幹組合設計而成的雨水回收系統,有效節約水資源。(本會圖書館員 蕭惠君)
「先生!請問您有需要我服務的地方嗎?」這是從穿著白色絲質光面背心的志工口中,常聽到的一句話,完全打消一大早排隊的烏煙瘴氣。「主動」上前詢問且面帶「微笑」似乎成了花博志工的形象。「人」是參與活動的最大目標群眾,不管是投入工作者或是參與活動者,所扮演的角色對於活動都是最重要的「廣告媒介」,熱衷參與及投入的工作人員及志工代表著高度的向心力,對於活動有加分的效果。(本會專案經理 李冠儀)
雖然國際藝術節的場地與規模沒有花博這麼大,經費也沒花博多,但是不是能夠從遊客的角度來提供一個人性化的導覽地圖?假如藝術節場地是設在新港公園,在公園的主要兩個入口設置導覽地圖,清楚標明表演舞台、手工市集、街頭藝人的位置,這樣遊客就能快速到達他們想到達的地點;並在表演舞台附近放置節目演出牌,告知當天節目流程,增加遊客的聚集性與期待度。準備進入人氣超高的夢想館時,花博志工分批為入場遊客說明入館規則與內容,流利的口才配上生動的肢體動作,讓人忍不住高聲吆喝喊安可!盼藝術節前訓練一批熱情專業的義工,訓練內容除了詳細說明藝術節的活動內容,並有口才表達課、肢體課,讓義工也成為藝術節的行動藝術之一。(本刊編輯 黃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