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唐山過台灣,在笨港登陸的漳州人與在地的洪雅平埔族人,以及1949年後陸續來到的「外省人」、外籍配偶……等,共同建構的新港「作食人」。在國際藝術家眼中呈現何種面貌?如果你有點好奇,請到新港農會25號倉庫(新港國小側門對面)欣賞2010新港「作食人」繪影聯展。
這是基金會邀請縣籍藝術 家黃文淵 先生精心策劃,9月25日起連展三個月。包括義大利來的插畫家Stefano Misesti、法藉中國出生的人像繪畫藝術家楊暉兄,及兩位紀錄片導演,陳韻如紀錄新港「草莓族」農夫,及溫祥忱紀錄這兩位國外藝術家和新港在地人互動與創作的過程。
他們分別以一到二個月的時間,住在新港,吃在新港,工作在新港,努力捕捉不斷天災人禍在這群不服輸的「作食人」身上所留下的刻痕。
20多年來,透過基金會籌辦的國際藝術節,新港人看過包括德、英、美、日、韓、印尼、土耳其……等國藝術家的各種動靜態表演,我們曾經那麼著迷、感動,但是,號稱「微笑故鄉」的新港人,在國外藝術家看起來像什麼?我實在好奇,也有些擔心。
這是我大膽當起楊暉兄肖像模特兒的原因。為了這幅畫,在張董事長盛邀下,楊兄使出拿手絕活,在基金會「別墅」炒出多盤上海寧波名菜,楊兄幹掉幾乎整瓶的黑牌威士忌,我用了近六瓶麥格黑啤酒才痛下這決心。
這是我人生的首度個人處女畫,還好,靠楊兄的快筆,我靦覥的時間不太長。雖然一再地近看、遠看、正看、側看、斜看、瞇起眼或拿下眼鏡看,一直認不出是我自己。但是,香藝文化館的製香師父、火雞大哥、源發號醬油的川源前輩、竹藝大師的木泉叔,大夥把酒言歡溫馨畫面,不需太多指點,我就能認出他們,及看到身上自然流露的特質。
歡迎參觀2010新港「作食人」繪影聯展,你一定會比我認出更多平常熟悉的新港人,及線條勾勒間所蘊藏的憨厚、堅毅與活力。